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液壓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打印本頁]

作者: 藍色童話    時間: 2010-6-3 15:27
標題: 中國液壓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本帖最后由 藍色童話 于 2010-6-3 15:30 編輯
& o" @9 m' k  K. T+ o; r$ d( V5 {  E. G2 _
1650年,法國人B.帕斯卡首先提出了靜止液體中壓力傳遞的基本規律——靜壓傳遞原理(帕斯卡原理)。1795年,英國人J.布拉默創制的水壓機是以水為工作介質的液壓傳動的初級形式。十八世紀末,德國制造了液壓刨床;美國制造了液壓磨床和車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工業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電液伺服閥的出現,液壓伺服系統得到了新的發展。它將電子控制和液壓傳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辟了液壓傳動應用的新領域,液壓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8 `! `4 d& }4 R3 k6 r/ n
- T" |3 g: f8 f' u  ^* J8 Y! G1 M
現代液壓技術既源于傳統的機械技術,又融合了控制理論、精密制造、新材料、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檢測、傳感器以及信息技術等,其產品和系統通常體現為多種技術的融合與系統集成。# r6 G: |8 X( S; `( ^$ q

8 ?( ~& I6 m0 N8 H( Z5 Z8 s; c3 }6 i/ b盡管,以其他傳動方式取代液壓傳動的研究從未停止過,但到目前為止,像數碼產品在攝影領域完全取代膠片的“顛覆性革命”,在液壓領域還沒有出現。
# W! X! E- i& S, S7 P# v5 y
3 U' x+ W  W* X1 S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其“對流體傳動與控制技術的系統哲學思考”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由于流體特性及其應用領域的多樣化及復雜性,流體傳動與控制技術在未來有著無窮無盡的研究領域和無止境的應用范圍。
& \0 @. ^; ?' g
# T3 u( {. h- M) n由于液壓技術在裝備制造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以及其自身豐富的技術內涵,使得液壓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世界上裝備制造業最發達的美、德、日等經濟體,都有著液壓強國的深刻背景。
! p7 v" m& W, v1 F5 O% X0 k! `
+ [6 P2 ^; M2 y新中國的液壓工業始于上世紀50年代,1964年開始引進國外液壓元件生產技術,同時注重消化吸收后的自主開發并取得一定成效。此后,中國流體傳動產業贏得過兩次大的發展機遇:一是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國家投資引進了50多項產品及制造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形成了現在的技術基礎;二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國務院轉發了“關于加快振興基礎件工業條例”,并經國務院領導特批,增列了“基礎件補充專項”,全行業得到6.5億元的技術改造資金,部分骨干重點企業提高了裝備水平。
: `  l+ A) `$ r4 m! C6 G/ e) _( [
! S3 M/ s+ c! o
, x7 _8 ?% T$ O' Y1 o* u% b' l一、產業現狀* A3 K3 E# p* u0 \5 Q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中國液壓行業已形成門類基本齊全、具有較大規模和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在裝備制造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實施三年來,液壓行業發展步伐加快,自主化水平明顯提高,已成為世界液壓產品的制造大國之一。4 ^# Y, d* n2 c/ U6 }

! f6 J  q: N; V: j% U; g(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C/ L" T+ O5 G1 H
2001年~2008年,中國液壓產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都在25%以上,成為全球液壓產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2007年,中國液壓市場銷售額約占全球液壓市場銷售總額的14%,居美國和德國之后位列全球第三。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基于國內市場需求的迅猛增長;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國內液壓產業產能的快速提高,在國際市場中低端產品領域的競爭中取得了優勢。2 @% _% `$ Q- v6 I; }5 K: v$ O
' Y: n: c. v% d& T0 {3 ^
(二)形成了多種成分并存的產業架構
- U" n! t* W# V: R% {經過數輪的重組、改制、兼并以及境外資金的進入,中國液壓行業已形成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三足鼎立的格局。: @  {' n, [: B3 j: f! W" B, G

; x! I9 p) l2 a" U' j9 ^+ k( ]% t(三)技術能力有所提高1 {' f& q  o4 F0 c6 \) ]
結合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行業扎實推進自主化工程,為航空航天、船舶、大型水利工程、大型冶金設備、核電工程、奧運會工程等配套的液壓元件及系統取得了有效突破。如四川長江液壓件有限公司在北京華德液壓有限公司的積極協助下,順利完成了北京奧運會主火炬臺和希望之塔的液壓系統配套任務。
7 y  Y6 [1 B: t+ u. e4 n
: O4 ?9 Y& t/ W3 }(四)中低端產品基本實現自主化
3 h7 e* r6 K1 H從液壓產品的貿易情況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市場對進口的高端產品需求量仍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速度;而中低端產品的出口則保持平穩。據海關統計,2008年國內液壓產品進口額約為21億美元。以整個液氣密行業為統計口徑,2008年,進口額比上年增長了50%。液氣密全行業進出口逆差為22億美元。
2 W- C3 E+ v9 }+ T5 B. x0 s# j目前,國內液壓市場的份額構成,在自主的65%份額中,有10%出口。. z6 B! w$ L8 G8 M. v; a
! U; N- Y2 b# S! h5 t4 p
, \0 ~% _& N; F& T9 r

作者: 藍色童話    時間: 2010-6-3 15:31
本帖最后由 藍色童話 于 2010-6-3 15:33 編輯
; d; R# ~  N1 N- O, v" M5 u$ Z
. n" C, d% B& K0 s* ]' S二、存在問題
( F( o2 c* S' ?- W% [6 l. n7 u2 Y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波及,使液氣密產業持續多年的高增長態勢出現了拐點。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約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8%,增速回落10個百分點;行業重點聯系的95家企業,2008年虧損面為10.5%,有23%的企業產值和銷售額下降,三分之一的企業利稅總額下滑,行業整體利稅總額與上年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下降4.5個百分點。
' e! {; ^2 n( M- [3 H8 l& ^
  Y3 V2 W1 n7 O; ~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液壓市場需求的萎縮,使多年來產業因快速發展而積累下來的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工藝和基礎材料水平滯后、低水平重復建設致使產能相對過剩以及自主創新產品缺乏推廣應用政策、主配關系處理不協調等深層次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現實情況表明,僅靠市場增量來支撐產業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中國液壓產業要求變革的意愿空前強烈。這也是中國液壓產業從產品制造大國向產品制造強國轉變的必然選擇,既無法回避,同時又十分緊迫。; ~* v% O5 c; s
/ z5 h* ]! i+ `: R% n
從調研情況看,液壓行業存在的問題與整個裝備制造業存在的問題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 n. D% k+ L2 \" X8 u3 J# t
1 Q( U( n  i7 ?& B3 _(一)液壓行業缺乏指向明晰的發展戰略
  K6 t* l, A' r+ B% |在整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包括液氣密在內的基礎件從來就沒有得到過重中之重和真正意義上的優先發展的待遇。無論是在“以市場換技術”還是以其他名義的技術引進過程中,在如何將引進技術轉化為“自主能力”或“自我所有”的主觀訴求方面,我們與其他一些后發工業國家(特別是韓國)相比有明顯差異。具體表現就是在產業政策上,缺乏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以促進自主技術能力提高的戰略構想和與之相配套的強力、持續和有效的扶持手段。% j9 `) T8 p1 u; v

, a2 V- h( Y, ?當液壓企業整體還處在幼稚的成長期時,特別是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實力懸殊過大時,僅靠企業自我滾動式發展所形成的積累,無力實現技術能力的大幅提升。用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的話說,鑒于液壓行業的特點,沒有政府行為,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可能在高端市場形成國際競爭力抑或是性價比上的比較優勢,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將是緩慢或者是自然進化的過程。但是在市場生態環境日趨嚴峻的形勢下,液壓產業要實現突變,必須借助強大外力的推動。3 S. g$ y9 r/ q: `0 D6 ^, X( w" o

/ V* V2 T; T# H% a(二)行業缺乏支柱型企業,集中度低,競爭能力不足
! {0 K5 M. a2 D& A6 r3 B由于固有的特質以及長期發展戰略的缺失,使得包括液壓行業在內的基礎件產業,長期處于一種自然進化的狀態甚至是有走向邊緣化的趨勢。在國內重大裝備的攻關項目中,包括液壓產品在內的基礎件通常會被列入進口項下,很難得到切實的支持和發展機遇。5 \) |' d" `- a/ P

) R1 S* o2 u  |2 o/ w4 [目前,國內從事液壓產品生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有千余家。由于市場集中度低,無法抬高進入門檻,致使企業多集中在中低端的市場層面。而生產與制造技術同質化所造成的產品差異不大,使企業之間相互糾結纏繞,很難造就脫穎而出者。上千家模樣相差不多的企業的累加并不足給這個產業帶來期冀中的變化。只有在其中增加個性化的成分,才會使整個產業變得豐富多彩。1 D. `7 [7 [% w3 ]6 ?

8 u0 E2 B! p' M! {! l時至今日,液壓行業尚無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年產值在5億元的企業也屈指可數。盡管企業數量眾多,但全行業500多億的年總產值尚不及德國力士樂一家企業在全球的年銷售額。如此實力的對抗結果也就很容易想到了。
4 q& J, L+ b+ i; w% _) r% V
2 A; K; v( t2 V3 `4 a* `- d企業單體不強不僅喪失了與主機廠進行有效配套的可能,也無法形成對市場的調控能力并具備與國際強勢企業競爭的實力和話語權。盡管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十分復雜,但這種現實也使企業退出機制基本失效,沒有企業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生存,也沒有企業可以一騎領先。0 @; `* b/ h3 A: D  q
這種局面的長期無法改變,使得一些長期受制于進口液壓部件的主機廠以及其他產業的資金開始成規模地進入。據悉,三一重工已經投資10多億元布局自己的液壓部件生產基地。其他如龍工、廈工、南京精誠等企業都有類似的考慮。
9 Z: @) b: r- s; z6 e, Q
7 y& E- \( T* w- x7 u1 U(三)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8 J. `+ x9 n/ `7 x; q4 Z( N8 S目前,液壓行業向市場提供和出口的主要產品,仍是延用20年前引進的技術。對于工程機械、冶金機械等行業在高端產品方面的需求,國內企業的配套服務能力明顯欠缺,用戶的需求還主要依賴于進口產品。而技術上的差距使中國成為世界液壓產品制造大國之一的同時,距液壓產品制造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液壓行業技術落后的主要原因大致為以下幾點:, S9 l1 J! y( [* i' F& r

+ D$ D$ N2 d+ d" W, p) g  z1.液壓行業處于競爭僵局之中,靠企業自身無力完成產業升級的主觀和客觀要求7 D7 i7 j$ ]2 p4 ~# D
液壓行業有上千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但市場競爭的格局卻涇渭分明,即呈現出“狼與狼”(外資企業之間)和“羊與羊”(國內企業之間)的纏斗,而“羊與狼”之間的競爭并不典型。
: W( @. G! o+ ~( _7 S1 o- a) t7 E. _, R- a* W3 r
外資企業盡管數量不多,但以技術和制造方面的優勢掌握著高端市場的絕對控制權,獲利豐厚。不僅如此,他們還以零部件為手段,對國內的主機競爭者進行打壓和控制。而國內企業以現有的技術與制造實力只能進入市場的中低端。但由于產品的同質化,使爭奪市場份額成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中之重。當產能增加與市場容量增加之間不再匹配時,產品價格的不斷走低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就導致企業贏利能力的不斷下降,如此往復,必然陷入到一種惡性的循環之中。而當選擇并習慣了這種生態環境下的生存方式時,就造成了“羊再也無力抬頭看到那樹枝上的嫩葉”的景象。長期被壓制于市場生物鏈的低端,不僅削弱了企業的肌體,還嚴重打擊了意志力,無力顧及技術進步,無力將籌碼投入到研發上來。而且,這種生存方式還將造成存量資源的效益發揮受到極大限制以及對資源的浪費。1 [! `6 @4 n% g+ R
: ?# b+ F. @3 x1 x* W% S
調研中發現,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資金在銷售額中的占比)不足2%,而且在這有限的資金中,還會出現因各種原因被挪用的情況。/ N8 k# H2 D* j' C% a9 a' U  Q
  M3 f& ~; @: J* z/ E
由此種種,就造成目前液壓行業中原創性技術成果甚少,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國內企業只能在相互的撕扯中,視他人坐收漁利。在國內工程機械高端產品中,70%的利潤被進口零部件吞噬的道理也就在其中了。7 R" k; m7 }$ w* x+ W

5 q2 c0 z& R+ q2 .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工作不利
  Z+ m. P: F7 g; p' _! n7 w6 ^實際上,目前的中國工業是兩類企業的結合體:一方面是少數創新型企業;另一方面是大量不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制造商和組裝商。國家統計局對299 995家中國工業企業2004~2006年的情況進行的一次大型調查發現,53%的被調查的大型企業、86%的中型企業以及96%的小型企業都沒有持續的研發活動。與技術引進相配合,國內企業也投資于進口技術的消化吸收,但大中型企業在進口技術的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微不足道(僅為銷售收入的0.03%~0.04%),而且在過去十年中沒有什么提高。
* E/ o$ u: E6 B9 a, q0 i% Q: s, A6 ]
目前,國內液壓行業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據上海立新液壓有限公司袁才富董事長介紹,他們現在重新分析研究20多年前引進的力士樂公司圖紙時,仍會得到不少的啟發和收獲,在產品設計上還有諸多可以借鑒的內容。正是由于上海立新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其強調精品意識以及崇尚產品質量的良好傳統,使企業的上升勢頭迅猛。不追求絕對的產品數量,在差異化中尋找企業的發展契機,使上海立新避開了殘酷的價格戰。這一做法對其他國內液壓企業很有借鑒價值。, H4 q! P. t/ D- \7 k

, [1 K/ E8 \+ C4 q9 V所有的技術上的后進國家都是從引進、采用和吸收外國技術開始趕超的,但其中的成功者都能保證,當它們被已占據全球市場的先行者視為威脅時,它們的國內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足以使其繼續向國際技術前沿邁進。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就處于這樣一個發展階段。中國目前似乎正在迅速接近這個關鍵點,但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看來還不足以應對這樣的挑戰,起碼從液壓行業的情況看是如此。
4 L* S/ \. l2 V
: I! U1 K& ?& x1 ?- u現實是,隨著中國液壓產業大國地位的確立,使國內贏得國際上先進技術的難度正不斷加大。30年前,當國內的產業能力還處于初始階段,不具備對市場先行者形成沖擊和競爭能力時,國內產業所面對的發展環境是相對寬松的,也才成就了上世紀80年代大批量的技術引進。而目前,技術引進環境已發生了根本變化。諸如力士樂、川崎這樣的國際液壓強勢企業向國內企業轉讓技術的操作難度明顯加大。因此,對已引進技術的深入認知、揚棄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升華仍是一項長期、有價值的工作。在學習與借鑒中接近領先者,再實現超越。
4 J! [& A3 e+ x" s: X" [; V; N1 W6 n6 {; ]; {5 q
3. 液壓行業在共性技術的研究和服務領域缺位  M1 T0 W* X* A( W  ?
隨著科研體制的改革,諸如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等與行業相關的研究機構,職能都發生了變化。液壓行業的共性技術研究基本處于停滯和真空狀態。
+ |% G4 a0 q; D7 }
9 M  ?) A+ K& y8 M( y據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檢驗中心郭洪凌主任介紹,該所的檢驗中心是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檢測機構。目前,該檢測中心的檢測工作并不能保持常態運轉。用他的話說,能將檢測設備保留下來就已經不容易了。一年僅用于檢測設備的場地花費就需要十多萬元,沒有經費的保證,檢測中心的運轉是無法維持的,因為,檢測中心并不是一個公益性的機構。0 k# i6 I1 M* [! Y
. _1 O* N; }0 I* [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黃興院長也坦承,對于共性技術的研究已經不是轉制后的院所可以完全承擔的任務了。
# M' x# _7 n0 p% ?
$ q+ \2 _9 f* `) L. T) _據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介紹,目前,試驗能力的不足已經對新產品的開發造成了影響。一些新開發的產品在國內甚至不具備試驗能力。, w  k7 e: g: H3 M, ^; ]

. |* A/ A! Q7 z6 n( p& g4.產、學、研、用結合效果不盡如人意+ z% w( N0 F7 u6 `7 x6 X
現實情況表明,在概念上追求的產、學、研、用結合的科研攻關方式,在操作中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各方因不同的出發點和訴求,往往無法形成有效的利益對接。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四方”結合的方式,必須再加上一方──政府,構成“五方”結合,才有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說,讓政府在其中發揮引導和激勵作用。
7 N1 a. }: C5 r1 N8 \- Z+ T) L* N* z( M& H
5.國產新產品在推廣應用中舉步維艱1 ^1 y7 n/ ~3 i( n8 ]/ u& h
主機用戶,特別是一些大型、關鍵設備的業主,對選配國內自主研發的新產品顧慮重重,積極性不高。這其中有國內尚未形成鼓勵使用自主產品的政策機制和市場環境的原因,但在客觀上卻嚴重挫傷了液壓生產企業開發升級產品的積極性。
1 j; _+ y" G4 F6 S2 w, l! d4 U+ ]6 t' e7 m, g! l
(四)支撐基礎件的基礎工業發展滯后' Y7 a. o: ~2 S$ a$ Y
據上海立新液壓有限公司袁才富董事長介紹,他們在對液壓油缸鑄件進行耐受性破壞試驗時,同一批次的產品在試驗中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當然,這只是其中一例。從整體看,為液壓產品配套的軸承、密封件、粉末冶金件、電控元件、高強度堅固件等基礎零件,質量可靠性不高;特種鋼材、銅材、鋁材、密封材料長期依賴進口;清洗、去刺、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發展滯后,液壓油等傳動介質污染控制技術落后等,已成為制約液壓產品實現升級的“瓶頸”。

作者: 藍色童話    時間: 2010-6-3 15:35
三、發展對策
8 t* ?/ \; j  d# ]  ]由美國次貸危機誘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所產生的影響表明,僅靠單一的加工工業來支撐中國的工業體系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經濟和不可持續的。這種結構不改變,對中國工業的質量以至于整個中國經濟而言,都是一種嚴重的損害。如果把中國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長期壓制于低端,看成是先發工業國家已經和正在實施的“大戰略”的話,那么,盡快發展高端的、自主的裝備制造業就更應該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追求的“大目標”。
/ C1 W. Q% s5 H3 p9 n& D/ X9 `$ ?; H6 B* d  g+ Z( s. }+ Z
對于液壓行業而言,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盡快形成為工程機械、冶金設備、煤炭機械、農業機械、風電、核電等重點主機配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產業化能力,特別是高性能柱塞泵∕馬達、多路閥、液壓電子控制器等產品及系統。也只有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才能為整個產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G% F/ A9 o2 f( n) Z

( l7 |& ^5 z7 G為此,必須依托重點建設工程,充分利用重點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形成的市場需求,加快提高液壓件國內自主研發和制造水平,以帶動產業發展、升級。2 _/ Q  a3 P, o9 w" B1 o

5 A6 l6 }; ?0 I) r(一)應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液壓產業的發展
# y4 D2 \2 Y( T* V國內液壓產業整體水平的快速提高,是源自30年前政府行為的技術引進,當時,整個機械系統集中引進了一大批國外的先進技術。而上世紀90年代的“基礎件補充專項”是在高層領導特批下取得的。應該說,長期以來,重視基礎產業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上或文件上,對“得基礎產業者得天下”的理念認識不清。世界工業強國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裝備制造業的強國,首先必須是基礎件產業的強國。因此,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前提是,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以切實的、有力度和持續的政策性手段,強化對包括液壓行業在內的基礎件工業的扶持。
- o1 S. b  G% w$ w* k' e% v( f) h( L6 `8 o5 b* j" F
(二)根據行業現狀,提出“國家目錄產品”的概念/ j! u! V; J9 O7 Z
關于“國家目錄產品”,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有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意在以“國家目錄產品”為平臺,通過調動行業數量多、個體小的企業資源,集中作用于設定的產品發展方向上。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使不同的企業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更有效的產業化和專業化的分工合作,以達到更好地滿足市場的目的,并以此推動產業升級,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以柱塞泵馬達為例,全球兩大強勢企業──力士樂和川崎的年產量都超過100萬臺,而國內目前沒有一家企業柱塞泵馬達的年產量能超過6萬臺(行業排名前兩位的北京華德為4500臺∕月產,力源液壓為3800∕月產)。但國內共有30多家企業可以生產柱塞泵馬達,如能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分工合作,完全可以實現單一企業無法起到的效果。如此運作,不僅有可能促進出新的生產關系產生,同時,完全有可能在過程中催生出大型骨干企業,形成一批高起點、大規模、專業化的“精、專、特、新”企業。而這種產業結構的演化發展是技術先進國家已經有過的經歷。在市場的條件下,這種趨勢應該帶有必然性。但如果能通過“國家目錄產品”這樣一種創新模式給予催化,或許能夠縮短實現過程。' @% e0 U: w: N& @- x6 a8 O
! g  L- Z/ f* O7 A' Z1 x( f
1. “國家目錄產品”的定義
7 |' U8 K& B* x$ H# [- p所謂“國家目錄產品”,就是能達到主機廠配套標準的工業化產品,主要內容包括:
. T+ z1 j  v6 `3 t──性能和可靠性必須達到現有進口產品水平。
$ \7 v1 ]# Q+ J+ j+ s4 e" K: {──必須是自主開發的產品,不產生知識產權糾紛。
; W1 A5 O1 @8 z──必須有足夠的產量,有可選擇的余地,可以互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8 r* Y0 c$ F7 U9 J7 D9 {
──有相對的成套性,泵、閥、馬達、電子控制裝置。$ @7 [. `4 w& M; e
──價格上有競爭力。8 V, r% p( l/ J, T5 j2 H
“國家目錄產品”擬在政府機構的指導下,由相關協會組織、標準化委員會、企業、用戶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知名專家聯合制定。+ X% k/ I/ C+ A1 |9 q  Q6 E

4 m& W: o  Q7 ~0 q8 ~. h& e2. “國家目錄產品”的適用范圍6 u1 u7 A' H- m) O' w
“國家目錄產品”是動態的,將根據落實情況逐步分批公布,并擬定每半年做一次升級工作。第一批目錄產品擬定為:軸向柱塞泵、馬達,多路閥,插裝閥,伺服器,液壓轉向器,內嚙合齒輪泵,工程機械用比例電磁鐵,工程機械用帶顯示功能的控制器等。) c9 _+ V% h' |8 s8 Z' s; B
* B3 |, w5 v) n$ f& Z
3.提出“國家目錄產品”的意義% r8 B) l- p$ Q+ i+ r
國家可以通過“目錄產品”給名分,把“國家目錄產品”作為國家對液壓工業企業支持的唯一參考依據。企業不分所有制、不分規模、不分地區,只要對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有貢獻,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比如專項資金項目、新產品和科研項目、產學研項目、技術改造項目、主機首臺套政策、相關減免稅政策等。如此,也可以將國家的資金支持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現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人人有份的“撒芝麻鹽”。
1 ?! \" `3 u0 r6 Z
* @! \) e& P6 }1 d* G如果把實施《國家目錄產品》看成是液壓行業進入高端配套市場的一次嘗試的話,那它同時也應該形成對技術創新的一種激勵。因為對企業而言,創新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當企業認為創新能夠帶來價值最大化,即能夠使預期的未來利潤流的現值最大化時,它才會進行創新。當《國家目錄產品》能夠成為市場激勵的一個有效措施時,企業強烈的利潤動機才可以轉化為強烈的創新動機。) D6 {: Z7 u4 R0 ]  A3 R, ^
以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的目標口徑,到2011年,國內液壓行業為市場服務的能力要有一個大的提升。. l: W$ _  M$ w, F# ]
) s0 A' H+ g! E  _
(三)通過制訂新標準刺激創新需求,推進技術發展
1 @: I7 S5 [# d# R$ M目前,液壓行業所使用的產品技術標準不僅時間跨度過大,且與國際標準相比嚴重滯后。而過時的標準對產業水平的提升無疑將造成損害,對液壓行業的存量資源和新進入者都是如此。邁克爾·波特認為:“如果一國的規定滯后于其他國家或不合時宜……這種規定將削弱競爭優勢。這些規定會抑制創新或將國內企業的創新引入歧途。”
+ M! p6 t' d+ ~* H% a5 h. x
5 ^* K5 V3 O+ O+ V5 ~, t在日本,1979年《能源節約法》針對能源使用設定了嚴格標準,引發了空調、冰箱、汽車等產品的質量改進,從而強化了日本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 r; Y2 R5 U: Y據了解,今年5月,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所屬的液標委已著手制訂液壓行業新標準,預計將于2010年底推出。那么,政府部門能否在這項工作中給予財力上的支持,以使相關工作得到更為有效的推進呢(企業在參與新標準制訂的過程中,每申報一項的費用為100萬元)?當新標準推出后,將如何實施,是否強制實施,在什么樣的產品領域強制實施,這些顯然都是制訂新標準能否對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發揮影響的關鍵點。  d) k! t. Z- V6 U2 q- O
5 h5 ^8 O- S; P( x( f! L3 v
此外,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液壓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而政策因素將發揮其應有的導向性作用。在調研中有企業建議,降低甚至取消低端產品的出口退稅;適當提高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 Z! J2 A) p. X) O/ X" F: ~6 U; C1 s9 j6 Q* |! S3 w( h5 N# D
(四)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主機廠,以收購的方式進入液壓產業
; L7 v& F' O0 [- p目前,主機廠陸續投資進入液壓產業的舉動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有觀點認為,在技術能力尚無實質性進展時,液壓行業更需要的是對存量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以防止重復建設,盡管投資選擇是一種企業行為。
( _6 @  s) i: w5 m; i
! X+ J. P5 ?% Q$ v. r2 c鑒于此,應從政策層面鼓勵和引導企業特別是國有的主機廠收購主要的配套企業。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對技術的研發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催生出液壓行業的龍頭企業,優化產業組織。如果液壓行業散而小的結構得以改善,同樣有利于產業的升級。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原則是,寡頭市場比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的市場更有利于創新。這是因為完全競爭會由于溢出問題而降低創新企業的專有性,即獲取其創新的全部利益的能力不足;而壟斷則使得企業沒有動力對創新進行投資。4 o5 y. m2 l3 c& i4 M0 d7 |
1 i% S1 F: F2 a% V# E6 a: p' E
(五)從政府層面推動共性技術研究,創建新型的研發平臺1 i. H6 q: T# h# t5 x
目前,在國內液壓行業中,已經有了松散的技術聯盟,意在集全行業的技術資源,解決一些技術難題。但如何使這種組織形式發揮應有作用,還需要有更多的創新性探索與嘗試。
, }" G* p4 c6 s/ F9 @7 n3 I. d* U8 ~
業內專家指出,構筑技術聯盟同樣需要政策性引導。比如,如何使聯盟的研究工作與現實的技術需求更好鏈接;如何在研究中發揮企業各自的技術優勢;如何讓技術聯盟在運行中實現第三方的定位,使全行業共享研究成果。要實現這樣的設想,國家可以“振興液壓產業專項”的形式,組建新型的研究團隊(團隊構成可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動態搭建),行業企業參股創新型研究機構,根據市場情況以及產品結構調整的要求,制定長期和階段性的研究項目予以實施。企業可依據股比對價分享研究成果。而過程中所收取的科研成果產業化邊際量,可使研發平臺實現可持續和良性的運轉。- \$ K+ R% ~% c, R2 J' }
# F: V: B1 j6 D1 e8 {$ l1 H' ]
(六)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M. x6 v9 p( ~0 n2 \; r在促進政府與生產企業之間的溝通以及為其會員企業提供各種服務方面(如信息服務、政策與技術咨詢、組織貿易與投資機會以及培訓),行業協會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國內的行業協會往往是政府機構的延伸,沒有什么自主權。為了完全釋放行業協會的潛力,使之能夠更好地為企業的需要服務,有必要將行業協會轉變為真正的非政府組織。行業協會方面的一個比較好的實例是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 Q( ]1 p5 L' d- `! r% b3 ~3 H& S' n  W
案例:$ q% j2 p5 V6 |6 G- k+ b
北京華德集團:國家隊的精英+ O1 `# i/ E2 l. W
北京華德液壓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液壓工業行業重要骨干、國內大型現代化專業液壓件生產基地、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麾下重點企業。2 q  d6 z! k2 a/ @0 [
集團公司經過技術引進及自主拓展,目前已發展成為以液壓閥、液壓泵/馬達、液壓成套設備、液壓鑄件四大支柱產業為核心,輔以密封件等產品,具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基礎件專業生產企業。
, G2 R% @! x. O6 B' b集團產品廣泛用于冶金、機床、軍工、船舶、化工、航天、工程機械、建筑機械等領域,參與多項國家重點技術改造和國防裝備改造。
/ Z! Y* j8 |) j% S; P- w! l& U, f& o- ]9 q0 O+ N8 @% p  R
 

作者: 紫劍狂風    時間: 2010-6-3 19:09
看到長江液壓的 “順利完成了北京奧運會主火炬臺和希望之塔的液壓系統”這個消息很是自豪,但是那確實是個沒啥水平的液壓系統,就是油缸比較多而已。
作者: KINSSON    時間: 2010-6-4 19:14
現在從事液壓設備維護管理工作,想在技術方面有點作為,感覺學到的東西都很膚淺,除了在論壇上,平常也缺乏一個交流的平臺,搞液壓的不是很多。呵呵。
作者: hzdfyy    時間: 2010-6-4 20:25
好帖,對液壓行業的現狀進行了很深入的分折。但愿我國的液壓行業能上一個新臺階。一個液壓工程師的心愿。
作者: xtw77wh    時間: 2010-6-4 23:01
感謝樓主分享了這個研究報告,謝謝,在這個報告里, 問題找到了,但是好像解決辦法沒大的呀,政府的作用看不到.整個產業的公司一盤散沙.要是有個共同的技術研發院,開發技術,成功后整個行業共享,那多好.
5 }% K% f: I! V" ?. _     還有就是要有幾個有實力的大公司收購兼并一些小公司,形成幾足鼎立的情況,再 來共同發展,良性競爭.
$ @+ W6 ~9 {' a* l( a9 N% j     要是政府強力推行這些鼓勵政策,那多強........
作者: 劉安勝    時間: 2010-6-4 23:07
我感到行業交流少,同時培訓班比較淺薄。
作者: feixue6891    時間: 2010-6-5 20:54
我們液壓行業關鍵的還是密封方面比較薄弱,加油呀哈哈
作者: 旺旺貍    時間: 2010-6-6 00:16
今天坐車,在半路還看到一則廣告----靜壓壓樁機----專利技術,看到此貼,關注一下啊!
作者: a272289255    時間: 2010-6-7 09:41
個人認為現在國內液壓件的產品質量,最主要是在加工工藝和加工精度上。國內的液壓件都在打價格戰,這也導致生產商無法在加工上投入更多的成本使產品質量下降。這樣的惡性循環。
作者: universal    時間: 2010-6-7 14:19
國內的現狀是誰做的好、誰用心去做誰就被淘汰,人人以競底為榮,不只是一個行業這樣,試想就算搞液壓的都想做好,那基礎原材料呢?鑄鍛件呢?機加呢?
作者: zhao1980    時間: 2010-6-17 13:57
好,對液壓行業的現狀進行了很深入的分折。但愿我國的液壓行業能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 chnsyang    時間: 2010-6-18 17:01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不是你說了算,國家沒有起到整個團隊領隊作用,大家都在自己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希望ZF關注一下科技興國的策略,真正做到實處!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