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大學生是玻璃瓶里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 [打印本頁]

作者: 秋葉楓紅    時間: 2010-4-9 10:04
標題: 大學生是玻璃瓶里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
剛剛看到群里的一位校友說:大學的孩子都是玻璃瓶里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是的,我想的確是這樣,尤其是目前大學生泛濫,其中不乏眼高手低者,不乏夸夸其談者,不乏整日混混度日者,一旦遇到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便畏首畏尾,兩手一攤無能為力。+ Z9 v+ [$ b! h
所以要想辦法打破這個玻璃瓶,要做走出去的蛤蟆,要做過街的蛤蟆!
1 F) q, f6 J! r( O5 i大家來談談,如何打破這個玻璃瓶呢?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呢?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4-9 10:11
我閉嘴,有請過俠。(鼓掌)
作者: 藍夢    時間: 2010-4-9 10:42
得請逍遙者講授如何“越獄”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0-4-9 12:14
如何打破這個玻璃瓶呢?
7 {) h' U+ z# y' P  U4 O, Z4 m( a
有請過街蛤蟆  讓他講講他是如何從瓶子里的蛤蟆變成過街蛤蟆的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0-4-9 12:20
扔個磚頭
4 o; _( w+ e7 }7 D, C9 |過俠一則努力向上蹦,二來有高人相助,成功上街
作者: 鐵未銷    時間: 2010-4-9 12:30
第一,要有勇氣走出去吧!7 R+ f! y7 E; S( N6 Z
第二,老爸老媽老公老婆親戚朋友們,別動不動就嫌我工作不好,工資太低,沒有錢途,俺剛出來混,技術還沒練熟,別動不動就是房子車子的!
+ d, U4 |3 h7 L- t1 v* ^3 k6 W呵呵
作者: 塞上獨行客    時間: 2010-4-9 19:36
等待蛤蟆高見,等待蛤蟆高見,等待蛤蟆高見 ... 5# 深圳龍九
作者: 避雨瀑布下    時間: 2010-4-9 19:47
大家怎么跟蛤蟆干上了,: [8 G7 K& G# H$ a% u
蛤蟆有啥好的,又丑又笨,除了能叫喚,還會什么,0 o& X# w% ?' E
那么多有錢人不崇拜,看上蛤蟆了,不理解
作者: 萬億名    時間: 2010-4-9 20:17
本帖最后由 萬億名 于 2010-4-9 22:49 編輯
4 v, Y. z, J( A7 P
, w5 O. i) o% p1 q# l我立貼為證,蛤蟆大俠決不會跑出來說他是怎么成功的。我曾看過《杰克-韋爾奇自傳》,給我感覺這本書是給普通老百姓看,不是寫管理專家看的。蛤蟆大俠如果真的寫出來,只能是外行人看了只能是崇拜,內行也就是恭維他本人一下,表揚一下而已。所以他不可能寫出來。
作者: 蒼狼大地    時間: 2010-4-9 20:18
聽蛤蟆大師說每個國家都有偶像工程師,雖然咱們舉國崇拜工程師很難,社區里還是可以地嘛......
  [) U1 z# ~- i: q0 V& T熱烈鼓掌歡迎蛤蟆大師傳真經(包括馬甲在內),
作者: amqq0807    時間: 2010-4-10 12:30
過俠笑趴下了。。。。晚上八點醒來回貼!!!!特此公告。
作者: 東北狼    時間: 2010-4-10 18:38
期待過街師傅的   回復
作者: 椰樹    時間: 2010-4-10 22:48
過街蛤蟆,還沒出現呀!是在等待雨天才肯出來!!!
作者: 滾刀魚    時間: 2010-4-11 13:49
咳!樓主題目有點大,討論不出結果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的矛盾的結果,這么大的社會問題,是我們這些白身百姓管得了的嗎?能改天換地的人物還在論壇里混嗎?自己能顧好自己的生活就不錯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你來做擔憂!還在社區里研究點能為自己增長技能的技術問題吧!
作者: 秋葉楓紅    時間: 2010-4-11 14:22
版主大人,我不贊同您的觀點,誠然,我們個人是無法改變身邊的環境,對你所說的體制及社會矛盾是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可以學會去適應環境,去規避利害關系,同時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所以需要到論壇里向各位前輩們來取經,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有了論壇這么好的平臺,多聽聽,多看看,多問問,多學學,不會有錯,我發此貼,也正是抱著這個目的,版主大人似乎有些消極的態度,可否來說說自己剛出道時的故事??
作者: 東北狼    時間: 2010-4-11 16:18
俺也期望版主大人說說自己剛出道的故事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0-4-11 19:34
大家怎么跟蛤蟆干上了,
; L: J3 n, q. o" D, g) v蛤蟆有啥好的,又丑又笨,除了能叫喚,還會什么,( {4 u, |- @$ i" S4 @
那么多有錢人不崇拜,看上蛤蟆了,不理解. a) r6 f7 _5 ?( `: o* U# i5 y
避雨瀑布下 發表于 2010-4-9 19:47
+ H' T" g$ R& ~3 s" g" O

5 ?, d8 O6 f+ u) L% S  y只有青蛙才喜歡叫喚   孩子,做工程師要學會仔細觀察4 \3 M: h( F4 K0 b. b

( m1 \7 E5 ~# l7 `+ ?' y另:過街蛤蟆是社區大家都很尊敬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工程師的名字!!
3 n0 h8 v! S: [
6 k& B3 L3 [; Q/ J; C* @6 n     不要拿他的名字惡搞來嘩眾取寵·!
作者: yusixway    時間: 2010-4-12 11:50
前途光明,出路不大!此話怎講?
作者: hyczt    時間: 2010-5-10 11:54
一些不代表全部) K  d5 f& \5 O0 {
在工作中很多會變成骨干的
作者: JUNBO0430    時間: 2010-5-10 13:30
等待蛤蟆高見,等待蛤蟆高見,等待蛤蟆高見 ...
作者: 只有啟程    時間: 2010-5-12 15:16
為什么說大學生呢?人又優秀與差勁的,也不能一概而論吧!
作者: 風追云    時間: 2010-5-12 16:28
據報道,最近南京、成都、山東平度等多個地方出現蛤蟆軍團過街的現象。看來咱社區的蛤蟆大師乃是一奇人啊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10-5-12 16:59
回復 22# 風追云 , \4 G% x: d. ^4 j( v
又見成千上萬的小蛤蟆出來遛大街,又見專家以淡定的口吻告訴我們沒事、這很正常。10日,南京一些村民發現道路一邊的水溝里有大量的小蛤蟆擁擠在一起,有上萬只。有村民懷疑這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很反常。記者也就此事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稱此現象是蛤蟆由蝌蚪成蛙過程中正常的遷移現象,與地震前兆無關。
$ K6 p# d% X+ D( O專家畢竟是專家,就算地動山搖,完全也可以視之為地球在與我們開玩笑。當然,作為普通市民,沒有人沒事成天指望著像探索頻道似的發現點兒“地震前兆”,但既然這么多小蛤蟆出動了,且并不是隔三岔五就可一見的尋常景象,總不能以一句“這很正常”就打發了各種連篇猜想。
( c* @/ ^9 _# m3 H; \( q8 P  小蛤蟆是令人糾結的,原因有三:一是最近各地各種版本的《瘋狂的蛤蟆》輪番上演,場面驚悚,聲勢瘆人;二是小蛤蟆上街后,官方無一例外地“不知不覺”,專家說你少見多怪,問急了就說與地震無關——但與此同時,“生態園”里的雞鴨卻都能成為“地震宏觀觀測點”的當家要員,這也實在令人費解;三是我們小時候都學過歷史,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傳世杰作,上為龍、下為蟾蜍,想請專家告訴我們為什么地動儀選擇了小蛤蟆接龍嘴里的珠子?難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無厘頭成“因為蛤蟆嘴大”?
5 _0 N9 R, e% j! b. y6 G( z  有時候我在想,所謂迷信,恐怕不能僅僅斥責民眾愚昧。就譬如萬千蛤蟆逛大街來說,科學都那么“淡定”了、不食人間煙火了,似乎明擺著是放任民眾去浮想聯翩——我們可以相信這不同批次的小蛤蟆的確與地震無關,但數年、甚至數十年難得一遇的事情,何以談得上“正常”?如果這算“正常”,那么,究竟哪些地方應該有、哪些年份應該出現?當然,專家見多識廣,但科普的任務就是要將民眾眼里的“異常”解釋清爽,通過合情合理的、通俗易懂的解釋,告訴我們這“異常”背后的規律或定理,如果凡事都以“這很正常”而收兵,還要相關職能部門的專家學者干什么?
3 S6 i& \# l0 h+ \  遺憾的是,大凡公共事件之后,專家與民眾顯然不是身處同一對話平臺上:橘子生蟲子了,明明惡心至極,他們卻在那兒鼓吹不影響身體健康;奶粉里摻進三聚氰胺了,明明是有毒的東西,他們又跳出來聒噪“適量無害”……如果科學的旨趣就在于悖逆常理地搞搞推銷、玩玩把戲,等到它需要真誠的信仰的時候,老百姓還會相信誰?3 i6 \8 q) b0 {1 O9 C. P* g4 b( x
  在一只只令人糾結的小蛤蟆面前,一批批淡定的專家,“淡”出了科學的溫熱與誠信。都說“流言止于智者”,但這些貌似“釋疑”卻又王顧左右而言他的說法,算不算流言的另一種發酵劑?
作者: fengyunye    時間: 2010-6-16 21:37
等待蛤蟆高見,等待蛤蟆高見,等待蛤蟆高見 .
作者: qshnttd    時間: 2010-12-21 15:44
內容比較空洞,樓主要表達什么,要討論什么,沒有具體的
作者: sirenwei    時間: 2010-12-26 18:28
kan wei  lai         ba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