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qū)

標題: 中國科技落后的原因 [打印本頁]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0-1-22 15:52
標題: 中國科技落后的原因
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始落后于西方數百年,原因何在?很少有哪個問題能夠象這個問題這樣,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學者的關心與討論。先將前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予以整理,然后從系統(tǒng)論角度出發(fā),借助非平衡態(tài)物理的原理,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1.數學缺乏說
  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茲在1697年的《中國近事》一書中說:“看來中國人缺乏心智的偉大之光,對證明的藝術一無所知,而滿足于靠經驗而獲得的數學,如同我們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種數學。”至于中國在科學方面沒有達到極高的造詣,“簡單的原因是,他們缺乏歐洲人的慧眼之一,即數學。”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tǒng)的實驗發(fā)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李約瑟同樣認為“當自然科學與數學的融合成為普遍現象之后,自然科學才能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但是他研究發(fā)現:“中國數學思想基本是代數學思維模式而不是幾何學式樣的”而近代科學的發(fā)端恰賴于幾何學,如牛頓“在寫《數學原理》的時候他并沒有用微積分,他證明每一個定理時用的都是幾何的方法,跟歐幾里德書里很相像。”
2.文化制約說
    狄德羅在分析中國沒有出現歐洲那樣近代科學天才的原因時指出,主要在于東方精神的束縛。在他看來,東方精神趨于安寧怠惰,只囿于最切身的利益,對成俗不敢逾越,對事物缺乏熱烈的渴求。而這一切恰恰與科學發(fā)展所需要的探索精神格格不入。
    按玻普爾的觀點“陰陽五行說”算不上科學理論,因其不具備可證偽性。“‘陰陽五行說’的巨大包容性對中國傳統(tǒng)科學思想的影響,雖沒有刀光劍影,沒有流血犧牲,卻把人們的思想局限在一個框子里,使人們自以為已經找到了真理,從而不再有進一步探索的念頭。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宗教裁判所’壓制科學相比)難說哪一個遺害更深”黃克孫先生從物理學家角度表示了他這方面的觀點:“中國古代的技術,很多方面都超過了其他國家。我們有對自然現象的興趣。從墨子的光學觀察,到沈括對磁偏角的研究,都是實驗物理的先河。宇宙觀更是中國古代哲學家重視的題目。但是,由于實驗和理論沒有結合起來,技術的發(fā)展怎么也跳不出耳聞目睹的范圍;對自然的觀察只被人當作一種消遣;諸子百家的宇宙觀不是幻想就是作為倫理政治思想的箭垛。在古代中國,經驗和思維似乎是毫不相干的兩回事。”
3.語言決定論
  在《風俗論》一書中,伏爾泰認為:“如果要問,中國既然不間斷地致力于各種技藝和科學已有如此遙久的歷史,為什么進步卻微乎其微?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人對祖先流傳下的東西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崇敬心,認為一切古老的東西都盡善盡美;另一個原因在于他們的語言的性質——語言是一切知識的第一要素。”伏爾泰所說的第一原因,屬于文化因素范疇。第二原因,則點出了語言問題。李約瑟將語言與原子論聯系起來,給語言決定論作了極好的注解。從本質上可以說原子論的思維方式即近代科學化整為零的分析式的思維方式。“原子論是歐洲人和印度人推理的最為人熟悉的特征,雖然在不同時期某些中國思想家播下了它的種子,但這種思想從未在他們中間生根,因為它是與作為中國思想基礎的有機論前提不相調和的。”
  “一個引人注意因而或許重要的事實是,所有發(fā)展了原子學說的文明所使用的語言都是拼音的。正如幾乎無限變化的詞可用相對少的字母以不同拼法所形成的那樣,想出以數量很少的作為基礎成分的微粒借不同方式結合而形成具有不同性質的大量物體的思想,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另一方面,中國的每個字都是一個有機整體,一個形體,而且習慣于象形文字語言的思維很難接受物質由原子組成的思想。”因為我們使用象形為主的漢字,因而難以確立原子論,進而難以形成近代科學的思維方式。這就是語言決定說的主要觀點。
4.態(tài)度決定論
  明末清初朝廷有個叫楊光先的遺老,他有句“名言”:“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這個人死后近二百年還有人贊其曰:“正人心,息邪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可見這期間中國學者大多從主觀心理到客觀事實都是抗拒西方新科技的。
  清朝還有一種思潮即“西學中源”說,這是對待西方科技文化的變態(tài)心理的衍生物。如清代數學家梅文鼎就說整個幾何學就是勾股術。康熙也說:“阿爾日巴拉即天元術。”所謂阿爾日巴拉即代數學。楊振寧認為,“以后整個清朝有些大學者如戴震、阮元等都繼續(xù)發(fā)揮‘西學中源’說。由于他們的影響,使中國的學者在清朝三百年間沒有真正吸取西方人的科技。……我認為,清朝的‘西學中源’說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清時的中國已將漢唐時因強大自信心而展示出的對外來文化包容的大胸襟喪失殆盡。
 5.墨家絕世說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學說在許多科學領域有相當大的貢獻,如時空觀如幾何學如力學如原子論如光學等等。亡了墨家即除了科技的根基,因此有文獻認為墨學終成絕世之學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的主要原因。這當然有其道理。然而儒家道家可流傳至今,而當時的顯學——墨學為什么會成為絕世之學呢?直接原因可能在于秦漢政權的鎮(zhèn)壓,但深層的原因卻在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構中統(tǒng)治階級所進行的文化選擇。”
  墨家中絕于世除外在因素外,也有其學派的內在原因。《莊子•天下第三十三》中說墨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萬物,不暉于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為之大過,已之大順。…生不歌,死不服。墨子泛愛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天子棺槨七重,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獨生不歌,死無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已。…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墨子真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可見莊子已從墨家內部的紀律角度分析出了其必將絕于世的后果。
6.社會制度決定說
  墨家中絕于世,已顯示了社會制度的決定性作用,有些學者對此作了更深入探討。
  教育家竺可楨先生在新中國誕生前就指出:“歸根起來講,中國農村社會的機構和封建思想,使中國古代不能產生自然科學
  任何新制度的誕生,在一定歷史階段內,總會顯示出其積極的作用,封建制度亦然。正如戴念祖先生所說:“與其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科學技術趕上或超過了古希臘,不如更確切地說,封建制度優(yōu)勝于奴隸制度。以后,中國的科學技術達到了人類封建主義歷史時期的最高峰,任何一個民族在封建時代的科學水平都不能和中華民族相比擬”“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科學大飛躍是出現在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毛建儒認為近代西方數學進步的外在原因有兩個:“第一,人類社會由農業(yè)社會進入工業(yè)社會,這發(fā)生在西方。…第二,力學發(fā)展迅速,并很快建立起理論體系。力學的發(fā)展與生產需要有關,主要與工業(yè)需要有關。”其實早在1793年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就說過:“應該把中國這個大國當作我們的教訓:在那里,藝術與兩千年前一模一樣,因為政府的形式束縛了科學的天才,給工業(yè)設置了無法跨越的障礙。”“從歷史上看,統(tǒng)治中國最久的政治是封建專制的官僚統(tǒng)治,它是官僚主義發(fā)展的頂峰,是科學賴于繁榮的民主制度的死敵。”
7.地理位置決定論
  英國哲學家休謨在其《論文集》中認為,沒有什么能比若干鄰近而獨立的國家,通過貿易和政策聯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提高教養(yǎng)和學問。中國恰恰在這一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從而使原來可能發(fā)展出更完善和更完備的教養(yǎng)和科學,在許多世紀的進程中,收獲甚微。從外部來說,其原因在于沒有更多的外貿對象。但從內部說,是由于中國處于一大位的狀態(tài)之下,說一種語言,在一種法律統(tǒng)治下,贊成相同的生活方式;對權威的宣傳和敬畏,造成了勇氣的喪失。
  耶穌會士巴多明認為使中國科學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就是里里外外沒有刺激與競爭。假如中國鄰幫有一個獨立的王國,它研究科學,它的學者能夠揭露中國人在天文學中的錯誤,中國人也許可以從他們的昏昏欲睡中醒來,皇帝變得關注推動這門科學的進步……”
關于中國科技落后原因的分析,還有更多的說法。 中國的文化哲學過早地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完善”了,成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的沉重的精神負擔,而中國的科學技術難有大的作為,反過來又很難對中國的文化哲學的進步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于是這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停滯不前;工業(yè)不發(fā)展就不會發(fā)現有意義的物理問題,進一步也就沒了在解決物理問題時發(fā)現對數學的促進,反之數學的貧乏不利于物理學的發(fā)展,物理學不發(fā)展不利于工業(yè)的進步,如此惡性循環(huán)。
中國幾千年來,主流社會對科技進步一直缺乏應有的足夠重視。這就是中國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也是封建制度下的必然結果。在幾千年封建制度下的中國,科技事業(yè)在社會中的地位幾乎始終是“雞肋”。
相反,在16、17世紀的歐洲,提倡學術研究和尊重學者成為一種風尚。例如1705年,物理學家牛頓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英國女王和王子特地步行到劍橋大學參加授爵典禮,以示重視。
有人認為沒有出現西方中世紀的黑暗是中國文明的福音,但是正是歐洲中世紀長期的宗教高壓,社會的進步需要以及人們形成逆反心理等因數,成就了培根、奧卡姆等人及其后人,推動了歐洲科技復興的強大動力。這較之中國歷代科技遭遇的茍延殘喘、青黃不接,更具有生命力。
歷史告訴我們,要實現科技可持續(xù)良性發(fā)展,必須存在一個以科技、文化、治學為職業(yè)的社會階層,使他們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言論自由,是最基本的條件。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0-1-22 21:17
原來有這么多借口留給我們……
有藥方么?
作者: minggemen    時間: 2010-1-22 21:59
實際情況,無解!嗬嗬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0-6-6 17:02
統(tǒng)治者是民族發(fā)展的領路人 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取決統(tǒng)治者的決心和意志 強大的統(tǒng)治者能把懦弱的民族變的強大彪悍  永遠懷念 毛澤東
作者: csuhfy    時間: 2010-6-7 11:43
本帖最后由 csuhfy 于 2010-6-7 12:29 編輯

歸根到底是由文化決定的。我沒有看這篇文章前我本人就自己思考過這個問題了,并且就認為是文化問題!從表面上說是語言問題,因為語言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當然包括科技。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人類活動中形成的,是一個國家的特質,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
下面是個對比:
1.中文(特別是古代中文,近代中文已按歐洲語言語法改良過):屬感情范疇的語言,不重邏輯而重堆砌,不靈活,表達不準確不客觀多以情緒為基礎,多歧義,容易引起人情緒的波動。適用于寫詩作詞。語法不規(guī)范。語言經不起邏輯推敲。
2.英文(或者說歐洲語言):屬邏輯范疇語言,語法規(guī)則相當完善,重邏輯,表達客觀不易產生歧義,詞匯量相當大,表達方式相當靈活多變,能讓人思維開闊。能引導人進入邏輯思考模式。
所以科技在英語文化(或者歐洲)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也是很多國家把英語作為一門很重要的外語來學的原因。

日本通過引進歐洲文化,也使本國的科技迅速發(fā)展,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作者: csuhfy    時間: 2010-6-7 11:45
回復 5# daibaolong3006


    不同意!跟統(tǒng)治者關系不大~~
作者: label    時間: 2010-6-7 11:56
個人感覺跟文化有關!
作者: topnqy    時間: 2010-6-7 12:05
呵呵,長見識了。。。
作者: 一只想飛的貓    時間: 2010-6-7 19:35
從歷史看,中國社會運轉的原動力是“權力尋租”。“科技”或者說“奇技淫巧”都是為權力服務的,所以科技發(fā)不發(fā)展,要看權力在尋租過程里對科技有什么要求,沒有什么要求自然就不發(fā)展了。
作者: csuhfy    時間: 2010-6-7 22:42
回復 10# 一只想飛的貓


    你說的只是表面現象,實際還不是文化的原因~~
作者: kxtzqkxr18    時間: 2010-6-7 22:51
標題: 看了樓主的鐵子,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
看了樓主的鐵子,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
作者: syx    時間: 2010-6-11 14:11
這說的都是往事。我們更得知道我們現在落后的原因!以及更重要的,就是改變落好的方法!
作者: liaokeng    時間: 2010-6-11 15:19
2010年是特別的一年,地面到處出現天坑,天上要么不下雨要么發(fā)大水,還有六月飛雪呢?在社會生活方面更不要說了。。。
作者: fuyu2049    時間: 2010-6-11 16:01
怎么說都好像有道理,既然我們知道了,那就要去改變,不是嘛》》。。
作者: csuhfy    時間: 2010-6-11 22:40
似乎樓主所列的都是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文化差別的原因~~
作者: 619999042    時間: 2010-8-4 10:42
哈哈,樓主分析的很透徹哦
作者: 以學致用    時間: 2010-8-4 20:04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有希望的。
德國在俾斯麥時代,曾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但鐵血俾斯麥沒用幾年就讓德國成為一個強國,我們也可以辦到,讓我們的科技強大起來。
作者: zangfan    時間: 2010-8-5 11:35
從歷史看,中國社會運轉的原動力是“權力尋租”。“科技”或者說“奇技淫巧”都是為權力服務的,所以科技發(fā)不發(fā)展,要看權力在尋租過程里對科技有什么要求,沒有什么要求自然就不發(fā)展了。
作者: damb    時間: 2010-8-5 13:57
“漢臟唐臭”,這兩個也是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社會沒有現在這樣的所謂道德約束,思想比較活躍和開放,做事也不拘泥于形式,政府管的事情不多,只要不叛亂就行。宋以后約束就多了,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開始統(tǒng)治人的思想了,這就注定要走向衰敗了,后來的明清更甚。我國現代工農業(yè)取得的成績當年的回國只是分子做了不小的貢獻,回國之初學術環(huán)境還是比較好的,后來有惡化了,科技的發(fā)展也就基本停滯了。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人的思想是形成落后的原因,我是這么看的。政府管他該管的就行了。而我們主要是維護“一桶”,也必然要統(tǒng)治人的思想,這是沒辦法的事。現代的發(fā)達國家沒有“一桶”的,最多的也就是形式上的王室。一桶的國家是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蘇聯也成了前蘇聯,朝鮮還是那個朝鮮。不一桶的tw發(fā)展的還不錯,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也很好。
作者: 靈魚紫雁    時間: 2010-8-5 14:03
總之,原因是極其復雜的
作者: Li515414    時間: 2010-8-5 14:37
個人感覺跟文化有關!
作者: 冷水黃金    時間: 2010-8-27 17:10
大家都炒房地產
大家都認博士帽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0-8-27 22:01
本帖最后由 drj-416@163.com 于 2010-8-27 22:02 編輯

就因為有了清朝!明朝的工業(yè)商業(yè)很發(fā)達的,政治也很發(fā)達!錦衣衛(wèi)相當于現在的中央情報局!可惜明滅清起。。。。。。
作者: 四少爺    時間: 2010-8-28 09:43
西方是有本事的使本事,沒本事的學本事。咱們是沒本事的治有本事的,最后治得都沒本事了就相安無事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