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經驗:每天一貼,共同提高 [打印本頁]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18 11:08
標題: 經驗:每天一貼,共同提高
參照很多論壇的方式,控制系統板塊我初步有個想法,有空大家都來這里跟個小帖子,介紹下自己學習和工作的經驗,共同來討論提高。因為自己學習和工作的心得都是困惑自己一段時間,通過琢磨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或許你的心得正是其他兄弟正在迷惑的,或許你的迷惑正是其他兄弟的心得,輕松幫你搞定,何樂而不為呢?
$ R0 `" ]$ x1 \% H) Z9 O3 x! R- I( m2 T- [
# C( t4 w3 y: f/ g* s, [# F  \
這里我就先起個頭吧,拋磚引玉,呵呵
2 t6 m3 M' s5 K& P) C1 L: t; P+ N3 t' a+ N/ `+ M) e3 o" G
比如我前兩天看書才看到:繼電器接線是有講究的,動觸點應接電源負極,固定觸點應接電源正極,這樣可以提高觸點壽命。有個項目我們就吃虧了,所有繼電器都不是按這種方法接的,發現頻繁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有些工作已經不正常,也就是壽命大大降低了。
3 H, }: }6 E$ K9 T' B
- J0 E& w$ `% u# C希望大家多發言,集體的智慧才能匯集成大家的大智慧。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1-18 11:14
堅決支持!電控板塊要加大積分獎勵力度。凡是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或自己結合實際學習思考的,都請拿來分享討論。機械和電控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了!$ L4 \8 |; u/ S
9 m' w* O$ z/ C; L' ?# B- s

作者: 羚羊    時間: 2010-1-18 11:24

作者: 無能    時間: 2010-1-18 19:30
“繼電器接線是有講究的,動觸點應接電源負極,固定觸點應接電源正極,這樣可以提高觸點壽命”。
( I9 F. G$ a0 H8 _7 b7 n; B
; K- }7 U- G+ A5 Q; p5 X樓主能否解釋下機理,謝謝!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18 21:23
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18 21:27 編輯
0 F- m, s6 h# _0 s. r9 h
“繼電器接線是有講究的,動觸點應接電源負極,固定觸點應接電源正極,這樣可以提高觸點壽命”。5 ?5 C+ f3 {; c# C# y* E) l

+ Y- ?& ?. z; v2 t9 V" E* V樓主能否解釋下機理,謝謝!
9 p7 b8 l; d$ `無能 發表于 2010-1-18 19:30
無能大俠:
0 N+ j/ G8 S; N7 }) j( j對兩種不同連接的測試表明,在相同負載條件下,按上述正確的極性連接及相反的極性連接相比,其觸點的燃弧時間要減短二分之一,因而可以提高觸點壽命。——《運動控制技術及工程技術》鄭魁敬,高建設編著
1 X/ g4 u3 I" g" r& w, \1 H$ g' [* d5 J! W  i  x
從理論上更深入地分析,我再查查資料,及時補上。無能大俠不知有何高見。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18 21:26
感謝老鷹老大、羚羊大姐;8 R7 d9 |+ R/ F- G
還希望壇子里的高手出手,壇子才能不同凡響。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19 22:21
極性不一樣,兩邊結構不一樣,電弧發生的容易程度不一樣。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10-1-20 10:51
在交流回路里的觸點,不知有無類似現象?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0 19:48
“繼電器接線是有講究的,動觸點應接電源負極,固定觸點應接電源正極,這樣可以提高觸點壽命”。
* f& k- h8 ]' g. ]( H
3 ?- _6 Q, {# u  w+ R7 V樓主能否解釋下機理,謝謝!' F! W1 p/ M  r: j  c; M( N' y
無能 發表于 2010-1-18 19:30
9 y+ j5 h0 E. \' L% R9 J5 G
無能大俠,你好' y9 n; G& G8 m& b1 S  j2 s2 l& P! m& n* x
當初在在看書的時候,突然發現這點,結合自己工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深究,直接發到這里給大家分享。: Z3 |+ ~8 H  k- O6 B2 M( y
但當無能大俠說解釋下機理時,覺得還真有點搞頭。) `' C5 h1 k' R0 H" U6 V$ C% [
今天問了下和泉和OMRON的技術服務,都說沒有影響。
$ A* `0 u. ^0 C接下來問了下在日本的同學,解釋說,燃弧時間主要和觸點的結構有關,動觸點和靜觸點結構相同的話,極性的接法應該不會影響繼電器壽命。只要在觸點結構不同的情況下,極性的接法才會影響繼電器的壽命。3 ~2 v9 m/ ]* P! ]- H2 _
目前給書的作者去了給EMAIL,希望他能回復。- Z: L. u2 t/ D5 ^7 m$ V! H
我自己也好好研究下了,得好好學習。不能盡信書,則無書啊!
, @, w; T$ K% b: m# y
" y) q  q$ R1 ~* G  z! Z& ^- R2 |6 _

7 u1 g: q! e  N+ X4 u在網上搜索以下:
- D  Y/ g' B' ?6 D, h  t- G4.4 繼電器觸點正確連接
7 p1 i0 |+ h: i- I) z$ W4.4.14 h# g. N! p% W# g, {( b0 ~
應盡量多用動合觸點、少用動斷觸點;在對繼電器觸點連接時,應盡量多采用動合觸點的連接方式,少用動斷觸點,其原因是動合觸點比動斷觸點在動作時的觸點回跳次數少。眾所周知,觸點抖動對電路產生不良影響,而且縮短了觸點的壽命。% H. [* A; X: k! Q8 \; {
4.4.2. w7 U- h; s) D0 s
對轉換觸點極性的正確連接;轉換觸點極性的連接對觸點壽命的影響極大,正確的連接應是可動觸點接電源陰極,固定觸點接電源陽極。其原因是通過對兩種不同連接的測試表明,在相同負載條件下,按上述正確的極性連接與相反的極性連接,其觸點的燃弧時間要減短二分之一,因而提高了觸點壽命。
作者: hgy207    時間: 2010-1-21 09:55
這些我還是第一次學習了。
作者: zyb05689    時間: 2010-1-21 18:46
是每天都得提高一點  保持每天瀏覽!
作者: 無能    時間: 2010-1-21 20:24
9# 舟航 9 D9 k8 |" i3 k; j6 Q

! }. }5 x0 t6 P$ Z- S等著看您的結果,敝人也好學習下。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1 21:32
各位大俠,希望大家多發表高論,這樣這個貼才有意義!
作者: ch_j1985    時間: 2010-1-21 23:11
想法不錯,支持!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0-1-22 11:22
電弧焊中,手工直流焊接通常用直流反接,就是焊絲接正極,工件接負極,就是利用電子從正極往負極移動,工件熔池獲得比較多的熱量,而避免焊絲溫度過高熔化消耗太快,獲得比較好的焊接質量。在繼電器中讓動觸頭接正極,可能就是為了避免動觸頭在斷開電弧時而容易燒損(動觸頭在中間,散熱可能不好),從而提高繼電器壽命。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2 11:49
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22 11:51 編輯 , M2 H* q& W! k# L/ l# a+ [
6 b6 O: ?# _$ a$ s$ \
電弧  定義:由焊接電源供給的,在兩極間產生強烈而持久的氣體放電現象—叫電弧。
* s, _: I  P% \5 @  分類:
: G' C1 N" G. [6 `% `  I  〈1〉按電流種類可分為:交流電弧、直流電弧和脈沖電弧。
6 L6 a" Q8 v' a, Y4 U& f  〈2〉按電弧的狀態可分為:自由電弧和壓縮電弧(如等離子弧)。
9 W: s3 _% y. m, s! C  〈3〉按電極材料可分為:熔化極電弧和不熔化極電弧。   O# j# l7 e8 _! j% o+ f
  作用:電弧是高溫高導電率的游離氣體,它不僅對觸頭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而且使斷開電路的時間延長。
6 ^# W( d- G0 N( x  產生:電弧當用開關電器斷開電流時,如果電路電壓不低于10—20伏,電流不小于80~100mA,電器的觸頭間便會產生電弧。 7 q& u5 |0 L2 {7 N3 x
  因此,在了解開關電器的結構和工作情況之前,首先來看看其是如何產生和熄滅的。
5 j( i: u/ H$ X8 v  電弧的形成是觸頭間中性質子(分子和原子)被游離的過程。開關觸頭分離時,觸頭間距離很小,電場強度E很高(E = U/d)。當電場強度超過3×10---6---V/m時,陰極表面的電子就會被電場力拉出而形成觸頭空間的自由電子。這種游離方式稱為:強電場發射。 1 ~' j; g5 v) M# ?. b6 R/ D9 L$ e
  從陰極表面發射出來的自由電子和觸頭間原有的少數電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向陽極作加速運動,途中不斷地和中性質點相碰撞。只要電子的運動速度v足夠高,電子的動能A=mv^2足夠大,就可能從中性質子中打出電子,形成自由電子和正離子。這種現象稱為碰撞游離。新形成的自由電子也向陽極作加速運動,同樣地會與中性質點碰撞而發生游離。碰撞游離連續進行的結果是觸頭間充滿了電子和正離子,具有很大的電導;在外加電壓下,介質被擊穿而產生電弧,電路再次被導通。
$ ~- T3 C: j5 n+ W* `) r) F; Z  觸頭間電弧燃燒的間隙稱為弧隙。電弧形成后,弧隙間的高溫使陰極表面的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而向外發射,形成熱電場發射。同時在高溫的作用下(電弧中心部分維持的溫度可達10000℃以上),氣體中性質點的不規則熱運動速度增加。當具有足夠動能的中性質點相互碰撞時,將被游離而形成電子和正離子,這種現象稱為熱游離。
  c3 C0 [0 r* s0 a6 o  隨著觸頭分開的距離增大,觸頭間的電場強度E逐漸減小,這時電弧的燃燒主要是依靠熱游離維持的。
5 o6 t: X3 D3 x. X3 |  在開關電器的觸頭間,發生游離過程的同時,還發生著使帶電質點減少的去游離過程。" O" p0 i- r% T1 Z! n' e0 T
  特點:導電性強、能量集中、溫度高、亮度大、質量輕、易變性等。  W* R) l2 g% g1 s
  用途:電弧可作為強光源如弧光燈,紫外線源如太陽燈或強熱源如電弧爐。7 |# S! G7 t" H

8 e" d; j  m+ a  s
2 F& C& O) u7 e5 v3 ~* R這是百度得到的,我覺得很有道理fastarrow友的見解,再仔細分析下。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4 23:49
出版社給我的回信:  B8 [! S  S) |: ^3 U6 M' i  H, H
您好!很高興收到您的郵件,我已經將它轉發給了作者,他將給您作答。
: k) M- b; T! d, Y' n* Z
2 f+ }+ [0 l- B3 \% v! w9 M我在10-1-20, 寫道:
) N1 a! S5 r( b2 e( v" m1 u. H  c老師您好:
/ C3 Q/ k% M$ v& I) q/ [# t5 h      最近買了你們一本《運動控制技術及工程實踐》, 其中有點疑問想咨詢下:% I5 ]7 F/ W- H: j+ ~
書中正文第31頁寫到:“動觸點應接電源負極,固定觸點應接電源正極。……”(整段)% X4 T! y5 r3 \
如下是我的疑問:
: P$ N" |, d9 l2 @7 a! ^9 }" d1、動觸點、固定觸點是指該頁圖2-20哪幾個觸點,和動合觸點、動斷觸點有什么區別;% w& Z$ ]9 E, e, j8 B! D
2、這個結論只是從實驗的角度來分析的嗎,還是有理論作為支持;) B  Y. R! p. [. h* k6 i
3、這個結論是否只適合中間繼電器,還是主要跟繼電器的結構有關。7 [6 O+ D; ^* B1 ?6 I. \
# Q$ {) O  a% E( M  Q0 ^; K
謝謝,期待解答。7 @9 R# h* `* ^6 r5 l2 Z
3 _0 u1 c' I# y
這兩天一直在等待作者的回答,希望老師給予回答,不要辜負我們讀者的期待!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5 00:03
自從寫了這個貼以后,我一直壓力很大,每天一貼,就想小時候寫日記一樣,就算老師強迫,到后來也只是記個流水賬,哪里能寫出有水平的東東呢?何況現在發這個貼是想寫些有水平的專業性的東東呢?但是既然說出來的話,又怎么好收回呢?
6 b8 w4 N1 L" X本來寫這個貼實希望大家多來寫,大家好好討論,充分發揮眾位高手的能量。可能像次元碎片大俠所說的那樣吧,壇子有些貼有點傻,包括我自己發的帖,惹不起大家的興趣,尤其壇子里高手的興趣。
0 |! l& B. ^9 b所以這里有幾點希望吧,勉勵下自己:
) X7 N& m/ D- a2 S$ @+ r4 W0 M1、本人初當版主,好好學習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吧,盡我所能解答大家的一些問題;
& B7 a% b  ~$ ?9 Q% D8 F) O4 x( C: Z2、壇子電控系統板塊的大俠們,希望大家在發帖的時候,先自己好好想想,不要很簡單的問題就發出來求教,當然,這里不是說大家不要問簡單問題,但是希望大家簡單的至少有點代表性。% R" L0 i! h4 T: Z7 ^3 h5 v
3、承諾的一些帖子,盡快補上,這里主要說自己啦。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5 00:04
是每天都得提高一點  保持每天瀏覽!. b& s5 }  B- E9 C% L# b
zyb05689 發表于 2010-1-21 18:46
希望大蝦不是每天瀏覽,希望多提寶貴意見,提高本版的水平。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5 00:05
想法不錯,支持!
$ `( ]  r1 E# i$ ], [- Fch_j1985 發表于 2010-1-21 23:11
希望以好貼來支持,呵呵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0-1-25 16:41
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25 21:41 編輯 0 ]( u% q; m$ ?. v0 w, c4 e
- `1 \9 M. h" Q& P1 D
這個結論是從實驗的角度來分析的。我還沒有找到有關理論方面的證明。
2 @% `; i" F. y6 f' c! Z0 T' Q
% u6 m; I0 ?% k5 `, S/ `作者回信。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