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錢學森最后一次談話:中國大學缺乏創新精神 [打印本頁]

作者: 巍峨的山峰    時間: 2009-11-5 13:35
標題: 錢學森最后一次談話:中國大學缺乏創新精神
本帖最后由 巍峨的山峰 于 2009-11-5 14:24 編輯 / G; z8 F6 c7 I

1 ]! F& }! d7 ~; g0 a8 Z8 R(轉貼)6 Y6 i* U2 p4 c, k" X
- c. g# ~( q; _# Q7 G
人民日報11月5日報道
錢老去世以后,許多人問我們:錢老有什么遺言?并希望我們這些身邊工作人員寫一篇“錢學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們已告訴大家,錢老去世時很平靜安詳,他沒有什么最后的遺言。因為在錢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說話已經很困難了。我們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錢老最后一次向我們作的系統談話的一份整理稿:錢老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醫院談的。后來錢老又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包括在一些中央領導同志看望他時的談話。那都是斷斷續續的,沒有這一次系統而又全面。今天,我們把這份在保險柜里存放了好幾年的談話整理稿發表出來,也算是對廣大讀者,對所有敬仰、愛戴錢老的人的一個交代。7 j- e4 m  G& O& ?( A5 x  ?
今天找你們來,想和你們說說我近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即人才培養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養問題,而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 T* t( P" b! v6 W. q: ^1 z! O& Z% n2 ?+ a" y
      今天,黨和國家都很重視科技創新問題,投了不少錢搞什么“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等,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于,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v7 }# v% H* d0 N* ^
最近我讀《參考消息》,看到上面講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情況,使我想起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
& [* M9 \. |# v) y5 e4 Z6 Q我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去美國的,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什么,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其實這一年并沒學到什么創新的東西,很一般化。后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就感覺到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很不一樣,創新的學風彌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里,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里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我們現在倒好,一些技術和學術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我記得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我的老師馮·卡門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思想,美國人叫“good idea”,這在科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沒有創新,首先就取決于你有沒有一個 “good idea”。所以馬上就有人說:“卡門教授,你把這么好的思想都講出來了,就不怕別人超過你?”卡門說:“我不怕,等他趕上我這個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遠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里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 x1 c# N# C* b2 b& `1 ^

7 ]! Q0 U: S% |      我本來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師鼓勵我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我到物理系去聽課,講的是物理學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論、核技術,連原子彈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這個大權威,講遺傳學,我們中國的遺傳學家談家楨就是摩根的學生。化學系的課我也去聽,化學系主任L·鮑林講結構化學,也是化學的前沿。他在結構化學上的工作還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前我們科學院的院長盧嘉錫就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進修過。L·鮑林對于我這個航空系的研究生去聽他的課、參加化學系的學術討論會,一點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幾歲,我們后來成為好朋友。他晚年主張服用大劑量維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醫學界的普遍反對,但他仍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和整個醫學界辯論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劑量維生素,活到93歲。加州理工學院就有許多這樣的大師、這樣的怪人,決不隨大流,敢于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么。沒有這種精神,怎么會有創新!
$ B* x- x' z1 W5 ]1 F
3 i2 e6 e! o7 f: H* l: Z      加州理工學院給這些學者、教授們,也給年輕的學生、研究生們提供了充分的學術權力和民主氛圍。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觀點都可以充分發表。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學術見解,可以向權威們挑戰。過去我曾講過我在加州理工學院當研究生時和一些權威辯論的情況,其實這在加州理工學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時,我們這些搞應用力學的,就是用數學計算來解決工程上的復雜問題。所以人家又管我們叫應用數學家。可是數學系的那些搞純粹數學的人偏偏瞧不起我們這些搞工程數學的。兩個學派常常在一起辯論。有一次,數學系的權威在學校布告欄里貼出了一個海報,說他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講理論數學,歡迎大家去聽講。我的老師馮·卡門一看,也馬上貼出一個海報,說在同一時間他在什么地方講工程數學,也歡迎大家去聽。結果兩個講座都大受歡迎。這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學術風氣,民主而又活躍。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里學習真是大受教益,大開眼界。今天我們有哪一所大學能做到這樣?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學術討論活躍不起來。這怎么能夠培養創新人才?更不用說大師級人才了。' \, G+ @5 d$ [7 c& T

  r/ _) I# n! A' H5 m3 \6 x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還鼓勵那些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們火箭小組的頭頭馬林納就是一邊研究火箭,一邊學習繪畫,他后來還成為西方一位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馮·卡門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面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他很高興,說你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面你比我強。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我那樣的良好條件。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有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面的書,像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念書時就讀過了。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
& w* e4 D/ l& K" L+ W( x( M9 v+ p0 e( z2 }! f$ s  ^, X" V5 x- ~+ I' f
      像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學校,光是為中國就培養出許多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家楨、郭永懷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學院出來的。郭永懷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學院,他也是馮·卡門的學生,很優秀。我們在一個辦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我發現他聰明極了。你若跟他談些一般性的問題,他不滿意,總要追問一些深刻的概念。他畢業以后到康奈爾大學當教授。因為卡門的另一位高才生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懷,邀請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懷回國后開始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我們一起開創中國的力學事業。后來搞核武器的錢三強找我,說搞原子彈、氫彈需要一位搞力學的人參加,解決復雜的力學計算問題,開始他想請我去。我說現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導彈,事情很多,我沒精力參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薦一個人,郭永懷。郭永懷后來擔任九院副院長,專門負責爆炸力學等方面的計算問題。在我國原子彈、氫彈問題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飛機失事犧牲了。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一批有創新精神的人把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搞起來的。
$ P, Q" l1 p! h% k& Q" l4 {! M* P3 A" V0 U2 g( ]" I: o
      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么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我們國家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
: G8 d( U' ]$ y9 H# g+ t" l2 W: v. y8 e& r1 i; L
     加州理工學院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國以后,我覺得國家對我很重視,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的發展。& e' W8 H+ ~" E9 _7 K

6 @2 A) J  C$ [  G' @/ k      我說了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向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學習它的科學創新精神。我們中國學生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的,回國以后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學習過的人都受它創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創新不行。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l  w& K5 `; Z- Y
      我今年已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作者: 漂飛    時間: 2009-11-5 13:57
錢老,萬古!
作者: 單熱源    時間: 2009-11-5 15:01
本帖最后由 XUZHIPING1313 于 2009-11-5 17:56 編輯 0 q0 t" L6 i. {9 C3 D

6 |  Z# L3 K- P$ V: B$ X% j我認也不是中國人沒創新能力,是中國沒有國外的人敢做。有好多的創新是想與做相互結合。得出來一些小經驗。把所有的小經驗加在一起就成為了創新。錢老說這話并不是對所有的中國人說的,只是對那些管國家人才說。中國的體制要改革。要讓別人能說,能想,能做,你看有好多都是華人在國外做創新。因為在國外只要你有設想。有科學理論做依靠。別人就可以給你投資。與你分想創新得來的才富。中國的企業就想別人做了我來仿,是國內的就用錢來與你打法律的邊邊球。是國外的就不用說了,到你找到了他早就發了。本來有錢人就是不會想創新。因為他有錢就求穩。沒錢人想到了,沒人給你資金做出實物做。沒有產品的東西,在國外有人可以給你做,但是在國內就說你是一張紙。中國人一般以家庭為重,年青又沒有多少實際的經驗。到結婚了又要以家庭為第一。我就有這樣的體會。就說我一個專利吧。我就是把現在的發動機工作的四個沖程分開。進氣。壓縮。在一個缸內完成。燃燒使氣體膨脹是在外。工作是在另一個缸內完成。把排出的氣與壓縮的氣隔離受熱。使加熱就不用要那么多的熱量。就可以只用太陽能就可以。而且我的工作缸的曲軸與連軒的支點和中心點成90度時工作。這樣能大大的減少能量變為機械能。使能量得到的利用得大大的提高。一給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說理論是可行。是100%的。但是給他說要他上報。他說你做出樣機。再拿出一點數據。我一想就不想與他合作了。我樣機是沒有。但是數據是有啊。這東西能給他看的嗎?就連一個國家的科學研究所都不想做這方面的事。只想的就是國家給點錢。給他們就拿高工資就好了。要開發東西不是就每個人要少拿多少錢啊。你說有什么好想的。好吧。國家不想,我也就慢慢來。一給海馬說現它們做不了整個發動機。現在沒這個能力。資料給他看了一個月。也不知他想怎樣。要是它一改成了別的專利。還好一點不怕。我沒給數據,在90度工作是一下子想不到的。做得不好兩活塞就相碰。還好申請了一下。真難啊。窮人真難啊。如果別人做了你又能怎能樣,你有錢根別人講法律嗎?中國的法律是給有錢人的。就算窮人有理也就是給你一點錢。也要把你搞定。你要是與他斗不了的。中國的古話說得好,窮不與富斗,民不與官斗。
作者: 早雨    時間: 2009-11-5 16:13
中國大學缺乏創新精神.
作者: 自然    時間: 2009-11-5 16:51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很敬佩錢學森和這位作者。0 B8 n$ x  S# b8 R0 r8 k' z

1 h) ]3 v: h$ r. G! Y* r問題在于,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7 y6 _6 a2 P* k) G& m. @3 F
作者也終于看到了問題了,或者早就看到了,卻沒有途徑說給大家聽?
" m1 S- b" V8 C& F# i' Y; D. {
# d/ h& h; m9 B2 f; \4 m這樣的大師、這樣的怪人,決不隨大流,敢于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么。沒有這種精神,怎么會有創新!
) O; t# O' N+ p2 v+ N這就對了,當你頂禮膜拜的時候,你就失去了思考能力。世界本來就很平常,天才總是有的,偏才也是有的,全才也是有的,弱智也是有的。別人沒想過的,你為什么不敢想?不犯法的。9 S( J" o+ {0 ?2 g) f" ]
% o6 Z6 e' p) L
可是數學系的那些搞純粹數學的人偏偏瞧不起我們這些搞工程數學的。兩個學派常常在一起辯論。' X5 ]1 {  F5 C( Z" t! M
是辯論,不是吵架、互相藐視或者打架,或者背后發飛刀 。我甚至覺得作者有可能隔得時間久了,記得不是很清楚,也許別人并不是真正瞧不起作者這些搞工程數學的,如果真的瞧不起,都懶得跟你辯論。也許會有個把比較沖的人...
% P" x) |% [; ^) H+ _7 P' Q: q( G# _ ( s9 N4 f8 z' r" t( F, W
今天找你們來,想和你們說說我近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即人才培養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養問題,而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s( F+ O  l! O( H還好沒找我去 ,我也沒“資格”去。為什么總說人才“培養”呢?似乎總覺得人家畢業后就成了你的私有財產了。你自己也在美國兩個不同的理工大學就讀過,其中一個的創新意識很強。是不是說美國政府當時只在這個大學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而對另一個大學禁止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不是靠培養的,老大。5 j. f# H, w: A, G* M& {
: k5 W: B8 c% H9 g4 w
我說了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向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學習它的科學創新精神。
8 [! a2 h* F  t0 f* }/ d) i3 r# C我很擔心作者又搞錯了,“創新”能學習嗎?你要給它一個適合生存的土壤,這才是根本。
& s6 W. j6 n0 @# ^. x * N. M& f0 [; J9 s* t
我今年已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 p0 x  E3 s# Y4 x8 q/ m. o向您致敬!畢竟也是為祖國做了很多貢獻。不過,回國不止一天兩天吧?到90隨才開始憂慮“這一點”?
作者: 過街蛤蟆    時間: 2009-11-5 17:03
我國前些年有些人物,與錢氏齊名的還有黃氏,吳氏等等,在世界上都是大名鼎鼎,吳氏也是被頂禮膜拜的人物,現在大家不知道是誰吧?
) D2 Y- i0 K. D4 D) A黃氏,當MIT的校長對中國大學的校長說,黃氏的著作是圣經,中國人沒聽懂,相信大家都沒有讀過。; T' {1 q: w4 c* i
現在說錢氏,大家尊敬的不得了,頂禮膜拜,是真膜拜嗎?未必,說黃氏,吳氏,大家都不知道,可見不是真的膜拜科學強人,而是附庸風雅和時尚,, D: ~; R: x$ l  ~' N! U
假如不是錢氏,而是另外一個家伙,說要學習米國,立即有大磚頭拍過來,( S; \+ R' m5 q- ^# K& X! c
有多少人了解米國?真正了解米國的實力,米國真正有什么?真正的東西就是創新,這種東西是米國與世界的唯一區別,你還能說出什么來?米國的月亮圓嗎?
作者: 51機械動畫    時間: 2009-11-5 18:03
中國大學里什么都是拿來主義,特別是所謂的“教授”。本人并非學機械行業的,但是我知道的,長沙幾個知名的大學和機械工業企業,不過都是拿來主義罷了,上行下效,別說創新了,連抄都抄不象。
! ?2 T9 z" }$ b3 |" X: u0 e3 l& a2 I2 G3 |( ~( ~5 j- x
中國人沒有時間用來思考!!
作者: 自然    時間: 2009-11-5 18:05
為什么有象我這樣的人會吹毛求疵?作為一個這么厲害的科學家,為祖國造出了這個那個,沒有他,即使別的100個人加起來再弄個10年也未必弄出來,那么,你還要強求他什么?沒錯,對人來講,他是個頂尖科學家,也是個偏才和天才,我這種 技術人員 私底下佩服或者崇拜這樣的人,很正常。對事來講,他造出了那么些很重要的東西,也證明了他是很成功的人。又對這件“講話”的事來講,你私底下跟朋友聊這些,沒人揪著你的這些話找毛病。但是,現在你的這些話是放在主流媒體的頭條,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每一個人,我當然要根據我的看法,指出我認為你說得不對的地方。好的科學家未必是好的政治家,這個很容易理解。小布什據說做過一次智商測驗(或者“被測驗”),得分之低令人捧腹。但是毫不影響他作為一個政治偏才或者政治天才成為美國總統。也許你說,這些話不是他要發表的,這個先不提。“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其實也奇怪,記者自己不能寫個文章說中國大學缺少創新能力嗎?一定要借某人之口??某人當時說的時候你不發表,一定要等到某人故去才立刻發表?您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這些話儲存幾年后會因為利息而增加份量和價值???
作者: 駱馬湖鐵匠    時間: 2009-11-5 22:09
關鍵是沒有錢去讓你嘗試啊,
作者: bubu01    時間: 2009-11-6 01:11
本帖最后由 bubu01 于 2009-11-6 01:13 編輯 " W1 K6 w, e* k, u
我國前些年有些人物,與錢氏齊名的還有黃氏,吳氏等等,在世界上都是大名鼎鼎,吳氏也是被頂禮膜拜的人物,現在大家不知道是誰吧?
& t$ @5 R1 R: h黃氏,當MIT的校長對中國大學的校長說,黃氏的著作是圣經,中國人沒聽懂,相信大家 ...
( \2 ^7 T- Z1 Y8 F" G  D: v  A) r過街蛤蟆 發表于 2009-11-5 17:03

( t" `5 Y3 y$ ~' [! U$ l2 V. n錢是國家重用出結果的典范,創新精神是要有,但是中國需要要務實的創新,他本人把理論上的創新用于社會科學,無形中也做了些社會運動的幕后推手。4 H- t7 T! ]! P+ L7 Z/ o* i+ J( `
我一直想找吳出的書,但是這幾年都沒找到過,如果當初他和錢一樣受重用,中國的飛機發動機不會像現在這樣惱火。* Y' G" g+ }/ _' i, \& f4 m% G
總之,在流體力學方面,他們都是中國的驕傲。
作者: 過街蛤蟆    時間: 2009-11-6 09:47
吳氏是何等人物,現在大家一說發動機,三家,R-R、普-惠、GE,想一想就知道吳是何等重要,與錢在噴氣領域完全一樣的,假如能為他們提包,那就基本是人生一大幸事。
( F7 p9 G* V; W! R5 b) j, D' D
, j0 C. e- n- W我念書的時候,教授是一個牛人,江浙口音,聽不懂是你的問題,考空氣動力學,全系不會超過5人及格,再將分數線降到36分,做及格線。即使這樣的教授,稱吳,也是頂禮膜拜。1 r2 E/ k# n: A5 E3 q5 ]
/ [0 X7 V3 Y. b  }( g& ]
70年度初,買英國飛機,索賠斯貝的時候,誰都說不清,吳在干校,找到,帶到英國,想對英人介紹一下這位是誰,英方說不必,立即賠你,
3 T; a9 X, B/ E0 D: i; g' d/ W- S$ O4 O可惜了我國的發動機事業,很難再追趕世界水平了,
作者: 螺旋線    時間: 2009-11-6 10:24
人在的時候都難施手腳,何況人不在了。嗚嗚,跟約好似的,相繼過世。
) u8 s. H0 s3 {, a$ w* |4 n0 }俺特想知道,那些大師們狂妄嗎?指在學術上。
作者: 過街蛤蟆    時間: 2009-11-6 11:39
據說錢氏剛回來的時候,經常訓斥教授,因為他們沒有基本概念,錢氏著急他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但錢氏從來不訓斥學生,吳氏也很厲害,但我立即,還是為了國家,據說以后都改善了,不再訓人,
作者: houyaz2007    時間: 2009-11-6 17:22
據說錢氏剛回來的時候,經常訓斥教授,因為他們沒有基本概念,錢氏著急他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但錢氏從來不訓斥學生,吳氏也很厲害,但我立即,還是為了國家,據說以后都改善了,不再訓人,, G6 N$ b0 u; w, t( v$ k
過街蛤蟆 發表于 2009-11-6 11:39

, h$ g4 w$ s( x; ?8 J過俠,能否仔細講講吳氏的具體事跡?. d6 J, ?: c! P% j: q
謝謝,
作者: huanglinnan    時間: 2009-11-6 20:56
對  錢老說的很好  特別是機械領域需要創新 但是沒錢怎么創新咯
作者: mashashou    時間: 2009-11-7 08:12
錢老,走好
作者: 一只想飛的貓    時間: 2009-11-7 11:08
錢是國家重用出結果的典范,創新精神是要有,但是中國需要要務實的創新,他本人把理論上的創新用于社會科學,無形中也做了些社會運動的幕后推手。3 m, g9 S2 V+ I8 x
我一直想找吳出的書,但是這幾年都沒找到過,如果當初他和錢一樣 ...8 v/ T# O  s" e6 w5 @
bubu01 發表于 2009-11-6 01:11

: B. O  V. k9 R0 M4 {7 F' u, i      頗不敢茍同。既然創新就不應該再設條件,別管什么實用性不實用性。因為既然是創新,就不知道創出來的是什么東西,沒有這點包容,提倡創新也不過爾爾。前幾年沸沸揚揚鬧過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教授規定,教師有新思想可以,但是要給學生講就得審批(大意,懶得找原文)。書記大人這點見識,北大如何可想而知。還是人大教授張銘先生說的對,北大是教育部大學海淀分校,人大是教育部大學黃莊分校,清華是教育部大學藍旗營分校,毫無自己的特色。愚見,北大很像現在時髦的“人造美女”。
- s4 t- h1 x, T3 A0 j4 t  C# r1 v- k( d      看錢氏遺言,淚流滿面。
作者: a272289255    時間: 2009-11-7 15:56
創新需要一個環境。
作者: 巍峨的山峰    時間: 2009-11-12 22:24
前幾日,騎車路過錢學森故居,進去轉了下,是一個典型的江南三進民居,錢學森3歲之前住在此地。
) v- {" _9 A0 |; U+ J- y錢學森最初就是從這不起眼和顯得破敗的院落走出去并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無法了解他作為科學家對于一個名族、一個國家的價值,只希望他這一“問”早日有“解”。
作者: 巍峨的山峰    時間: 2009-11-12 22:26
11# 過街蛤蟆
! C6 s, T) A/ [: o: n過俠說的是航空發動機專家吳大觀?
作者: 掃街    時間: 2009-11-13 10:15
就是它,吳大觀,之前還以為是吳大猷呢,后來查明了,人家是臺灣的,跟你沒關系
作者: wdn36409    時間: 2009-11-13 12:16
提起國民教育就一肚皮火氣,那些受人尊重的教師一個個學識淺要價高,教育前途跟著他們的屁股轉." v; V3 \% X0 r- `! }
不過比起1980-1995那一段青黃不接時期, 現在似乎熱鬧多了.還是出了一批人才的.
( D6 z+ z( u0 B3 z$ O1 `缺乏創新,毛病出在書讀得太多,實踐太少,許多實習基地空設.
- w! M' d- C# o" _+ T關鍵還是在于教師自己的動手能力低與興趣不在.! X3 n0 }% k3 d2 i  {
家教賺頭大,這個問題已提到網議日程.9 c- F$ ^8 n  Y: j3 ]
不可又用加薪引導.
, E$ |5 i& X9 b1 s提倡廉恥自律?
9 N, J0 j* W; k8 F慢慢來.
作者: 小衲    時間: 2009-11-13 12:53
小子愚笨,對錢老只有頂禮膜拜的份。。。。。。2 K% |* ?6 A8 t: ]/ M" S
其余不敢妄言!
作者: 油桃    時間: 2009-11-13 14:21
黃氏是黃萬里嗎?
作者: QFGW    時間: 2009-11-16 19:03
錢老走好!中國失敗的教育!
作者: wangjianzheng    時間: 2009-11-17 11:49
創新現在提得很響,但是實際中,創新之路又是那樣困難重重,更甚的是,有些人不相信自己的創新。在我們這個國度里,學校教育是個大眾化教育,教育模式老化,呆板,教育資源匱乏,等等,好多困難。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09-11-18 09:20
面對現實,只能選擇無語。
作者: liweisky    時間: 2009-11-18 13:27
難道是吳仲華?
作者: 過街蛤蟆    時間: 2009-11-18 14:08
liweisky大蝦,高人啊,
; w7 w8 u/ X- @吳是我佩服的人物,‘原裝’斯貝的創始人,世界級的人物,可惜我國沒誰了解,那是英國的家伙見面要致敬的人,
作者: uuk    時間: 2009-11-21 16:08
是的,“中國人沒有時間用來思考!!”
. o' {0 V3 V& L: s不論是科研還是什么,都有這樣的現象!
" |0 V: _; n2 T7 y1 x4 Q* y大家都在一門心思的賺錢,如果能拿來就用,而且又能有很大利潤,研究就會少很多,有些東西我們確實沒有必要再做重復研究,但是或許應該好好想想,現在有什么領域我們可以進入,并自主研究,搞出些名堂。/ u; w+ H; _" @( v& x
當然,現在人們的思想都已經覺悟了,雖然現在我國在目前主流技術領域都還不是很強,但已經在趕了,只要是在不斷進步就是好的!! _0 \3 C- u+ G4 j& }
但愿中國能在某些科技領域領先于世!
作者: 冷水黃金    時間: 2009-11-23 12:57
中國現在社會特有名詞:磚家、叫獸
8 f3 A9 Y# u) B+ t' X4 t
/ ~: e; q1 j/ |! ~% Q2 d記得才工作時,那些專家在上面講話,下面人都認真的聽.; `2 \" H( N) W( |# Y9 K" Y
看看現在上面專家講話,下面人真搖頭。
- Y: B1 G& A) Z6 Z  L( @$ a. R
作者: 齊魯大帝    時間: 2009-11-30 15:53
中國的驕傲
作者: zyx1973    時間: 2010-1-20 17:14
中國沒有創新精神嗎?不見得.我覺得是個人有創新而集體沒有創新,這就象XUZHIPING1313 朋友那樣,他有好點子,但他沒有資金,其實就是沒有集體資源.如果這個研究所有這個精神,那這事就可以試一試,說不定已經成功了.不過現在網絡發達,讓創新的人結成創新集體應該容易了,XUZHIPING1313 朋友應該再找找合作伙伴.
作者: 大成若缺bj    時間: 2010-1-20 23:42
liweisky大蝦,高人啊,; A2 H% N$ a1 }
吳是我佩服的人物,‘原裝’斯貝的創始人,世界級的人物,可惜我國沒誰了解,那是英國的家伙見面要致敬的人,& P# M4 k" }" P# w3 J1 E+ |
過街蛤蟆 發表于 2009-11-18 14:08
吳氏的“三元流動”理論在中國不受待見,吳氏本人被貶去掃廁所,但在英國其理論評價很高,英國人極其佩服他。
) P7 K1 o# t0 C中國航空界出過幾個很牛的人,在國外聲譽相當高,但在國內默默無聞。$ G+ D+ H4 Y0 z" k
另外過俠所指黃氏是黃萬里嗎?他也是個大師級的人物。
作者: 避雨瀑布下    時間: 2010-1-20 23:51
黃,應當是黃昆,: F0 o' X8 V5 c+ z0 i4 p
寫晶體圣經的,7 i+ s  {4 D3 X1 r  V3 }
多厲害的人,中國沒誰認識
2 G# `. Z9 j7 W1 H. _1 J7 K8 Z黃萬里是玩水利的,三門峽的東西都說對了,可惜來不及了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0-1-21 16:44
今天看到也不晚,多謝分享
作者: ch_j1985    時間: 2010-1-21 22:46
創新是比較難的!
作者: lxb1212    時間: 2010-1-29 15:03
創新的環境很重要;
作者: wangfkyou2010    時間: 2010-2-8 13:53
中國大學缺乏創新精神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10-2-9 12:17
我們缺乏的不是“good idea”,我們缺乏的是實現“good idea”的環境和條件。
作者: zhef84    時間: 2010-2-10 10:04
上面怕下面創新,丟掉烏紗帽。下面怕上面創新,失去鐵飯碗。
作者: 怕瓦落地2011    時間: 2010-2-12 17:56
吳大觀是誰???
作者: 孫啟明    時間: 2010-2-15 10:38
這涉及到幾千年的儒家思想統治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被中庸之道所感染,何來創新?
2 X; K( J% R! V# a還有我國的現行社會體制(包括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也不能完全滿足創新的要求。
& d' |) J: C- i. k還有我們的教育,在教授學生技術理論的同時,還要教授創造理論知識。否則就像是得到了磚和碼磚的方法,卻不知道靈活運用,也不知道如何根據具體條件靈活變通。
# V: q/ q0 Q# M) N, r所以,我希望每個搞設計或搞技術的人都要先學一下創新理論,這樣會使你的思維得到幾何級的擴展。
作者: 江蘇阿虎wyh    時間: 2013-4-4 10:44
對啊。創新才有未來,中國的大學生畢業面臨著失業、面臨著房子、結婚,這些都沒有保障,怎么能創新呢。希望這些,要引起國人的重視啊。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