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從歐洲設備制造商的BOM和圖紙,我發現了一些情況! [打印本頁]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8-17 14:25
標題: 從歐洲設備制造商的BOM和圖紙,我發現了一些情況!
最近接觸了兩家歐洲的世界頂級設備制造商的BOM和圖紙,發現了一些情況:

一.這些公司研發的設備BOM圖紙都有一個類似于ERP,好像更高級的軟件系統來維護。各種信息很容易提取,只要按照流程也容易修改。

二.從這些設備巨大的BOM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都是標準件,從控制元件到執行元件到螺絲銷釘,涉及到幾百上千家的供應商。據我了解這些廠家都是很專業的廠家,都能在網上下載3D樣本,而且能夠根據客戶的要求為你特制的一些機構系統,而且沒有授權誰都買不到。自己要做的只是結構件和一些夾具。

   由此可見,做好的機械設計不是哪一家公司的事情,而是整個行業,整個國家都在努力。
   每個工程師身后都有幾百上千家優質高效的專業廠家支持,哪會做不好機械設計。

三.我接觸的都是很專業的小公司,百多號人,八九十年歷史,做的設備也是很特殊的設備。歷史上做的型號很多,現在在做的只有幾個,都是最尖端的,而且每兩三年都在升級。

四.
再來說一說BOM,只能用“精確,標準”來形容,一臺設備有很多功能模塊,一個總表下面就有很多子表。
一個模塊下面有很多組件,子表就有很多孫表......一級一級對應裝配圖。

所有零件都會在BOM中顯示,一個不拉下,從線扣到墊片,沒標準號品牌型號就會有圖紙編號,絕沒有模棱兩可的東西。
螺絲墊片標準號材質等級清清楚楚數量精確到“個”,Cable氣管都有品牌型號,長度精確到毫米,連裝配時用的膠水和注入的潤滑脂都是指定型號和用量多少ml。

這樣一來裝配的工藝文件很好做,相關的品質文件也好做,這個設備的標準化就很輕松的完成了。

后面的升級改版都是從BOM和子BOM開始的,很流暢。
作者: 小白菜    時間: 2009-8-17 15:46
好 象 是 SAP
作者: 次元碎片    時間: 2009-8-17 16:34
你說的應該是PDM吧,產品數據管理,上ERP好像必須有PDM支持
作者: 掃街    時間: 2009-8-17 16:49
產業配套,國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09-8-17 18:15
路漫漫其修遠兮
現在許多國內單位沒有固定供應商,一切以成本為準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09-8-17 20:59
目前我所接觸到的ERP軟件有SAP及ORACLE.
所謂的ERP,就是一個公司與生產相關的所有部門都在這個平臺上工作。
物料信息完全可以從該系統提取,而圖面則需在另外的管理軟件中提取。
作者: 一只想飛的貓    時間: 2009-8-17 21:31
“二.從這些設備巨大的BOM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都是標準件,從控制元件到執行元件到螺絲銷釘,涉及到幾百上千家的供應商。據我了解這些廠家都是很專業的廠家,都能在網上下載3D樣本,而且能夠根據客戶的要求為你特制的一些機構系統,而且沒有授權誰都買不到。自己要做的只是結構件和一些夾具。”

深受啟發!別什么都自己設計和加工。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講,最好的設計是成功的運用各種成熟的元素實現新的功能。
好帖子,謝謝樓主!
作者: 一劍飄紅    時間: 2009-8-17 22:02
樓豬講的很對。BOM即bill of material-制造材料清單。這是產品設計的關鍵所在之一。沒有什么復雜的,只是若干個項目和多次時間的積累,是動態維護的一個表格。和ERP中產品裝配零件清單差不多。有了這個,可以大大優化設計,特別是不見選型,很大程度上降低日后的制造成本和生產線規劃成本。但,遺憾的是,在國內好像沒有什么單位去認真做這個小的事情。沒有積累,就沒有技術上的進步。
作者: 目言    時間: 2009-8-17 22:20
1. “類似于ERP,好像更高級的軟件系統來維護... "
是什么東西,可以發個邊邊角角來欣賞欣賞嗎?

2. solidworks等越來越多設計軟件都有聯網共享共同設計功能,而且我也注意到國外很多公司都提供3D圖紙,從軸承到氣動、液壓元件。

3. 國外的商業環境很leisure 在國內好像每天都在打戰爭,誰容的你埋頭搞某項研究成果,恐怕研究3、2年抬頭飯也吃不上了,周圍餓狼遍地盯著你呢。又想起來那個米國的bigdog,bigdonkey來了... (在國內很難說1年后沒人造出個smalldog,smalldonkey來!)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9-8-17 22:31
9# 目言

ERP只是手段,本質上企業的協作關系,社會化分工,市場發育程度問題。中國落后的癥結其實就在這里。政府對此好像也不做什么,無所作為。也許這需要民間組織,如行業協會來大力推動。這個問題太重要了,高手們都來好好討論。單兵作戰永遠搞不好一個行業,孤膽英雄再多也不行。這是經濟學問題,要那些空頭經濟理論家整天瞎吹根本不解決問題,需要深懂一個行業的行業經濟學家。這項事業不要說無人推動,好像連聲音都聽不到。
作者: 攀枝花楊建華    時間: 2009-8-17 22:40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8-18 11:04
四.
再來說一說BOM,只能用“精確,標準”來形容,一臺設備有很多功能模塊,一個總表下面就有很多子表。
一個模塊下面有很多組件,子表就有很多孫表......一級一級對應裝配圖。

所有零件都會在BOM中顯示,一個不拉下,從線扣到墊片,沒標準號品牌型號就會有圖紙編號,絕沒有模棱兩可的東西。
螺絲墊片標準號材質等級清清楚楚數量精確到“個”,Cable氣管都有品牌型號,長度精確到毫米,連裝配時用的膠水和注入的潤滑脂都是指定型號和用量多少ml。

這樣一來裝配的工藝文件很好做,相關的品質文件也好做,這個設備的標準化就很輕松的完成了。

后面的升級改版都是從BOM和子BOM開始的,很流暢。
作者: 心結    時間: 2009-8-18 11:15
Solidworks的PDM怎么樣啊?真想試試,亂七八糟的圖紙頭都大了
作者: 掃街    時間: 2009-8-18 11:38
那怎么也得在兩臺電腦上試驗吧,自個跟自個能PDM嗎?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8-18 13:54
本帖最后由 鎢錳合金 于 2009-8-18 14:09 編輯

9# 目言

這個軟件我和他們的工程師聊過,他們叫“proworks”沒見過,我知道Hyperstudy也有這些功能。
他們的系統很多的,工程開發,生產管理,品質管理,財務等都有各自的系統。
(, 下載次數: 80)
這就是他們的ERP系統的物料信息。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9-8-18 14:00
有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個行業(包括上下游)形成很多專業化分工協作的企業呢,如何建立這樣優勢互補的企業群體和關系?
作者: 小白菜    時間: 2009-8-18 14:53
可能參股是常用的辦法。
作者: zhulr980308    時間: 2009-8-18 21:53
ERP國外都是普遍采用的,國內還要加大推廣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9-8-19 08:18
18# zhulr980308

國內ERP多數失敗。本質上是客觀上是否理順企業間 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
作者: 掃街    時間: 2009-8-19 09:19
9# 目言

這個軟件我和他們的工程師聊過,他們叫“proworks”沒見過,我知道Hyperstudy也有這些功能。
他們的系統很多的,工程開發,生產管理,品質管理,財務等都有各自的系統。
143217
這就是他們的ERP系統的 ...
鎢錳合金 發表于 2009-8-18 13:54

全球排名前50位元的電子制造服務 (EMS) 供應商、面向原始設備制造商 (OEM) 生產復雜電子產品的專業公司 Creation Technologies 今天宣布,該公司已收購了位於美國加州圣塔克拉拉的電子制造服務供應商 ProWorks, Inc.。
企業新聞http://www.pcbtech.net/news/asia/052M9602008/7960.html
國內有代理的http://www.pronetway.com/products_3_proEDM.htm
作者: 蒼狼大地    時間: 2009-8-19 10:14
專業化分工協作,需要有非常好的契約環境,大家能按質按量地執行合同,要不合作無從談起。而目前我們國家的整個契約環境比較差,企業不相信別人的供貨保證。為了保證自己的正常生產,只能傾向于作上下游整合,什么都自己做,最后流于流程上的競爭,而不是專業化的競爭。大家精力分散了,人才水平又不夠,高水平的東西就比較難玩起來了。什么時候咱們建立了良好的契約環境,國家又對工業比較重視了,工程師的工資水平能高點了,也許就發展起來了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9-8-19 10:28
21# 蒼狼大地

是啊,這些現象和原因都是客觀存在,問題是如何改善,從何做起呢?解決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漂飛    時間: 2009-8-19 11:20
軟件應用的成熟化,組織系統一致性。
作者: Winter2000    時間: 2009-8-19 19:11
本帖最后由 ARCO 于 2009-8-19 19:36 編輯

以臺灣為例,一般協力廠商(或稱衛星廠)幾乎都願意配合將自己販售的標準件改成客戶的特珠需求品,日本也一樣!!
但是日本大多只對自己國人的需求變更,這是個題外話!!
歐洲的機器標準一切是以人為標準,也就是說人的安全為首要,再來是材料有無環害的問題,所以我接觸的歐洲機械廠是連一個墊片螺絲都需要編號,除了管理追蹤也是基本觀念問題!
為什麼要引進ISO,為什麼要推ERP,為什麼要做SOP....
這些制度的本質沒去了解,推行會變成只是形式而已,為了檢查去做,為了時代的時髦而做,為了生意而做!
一個制度的意義要去了解,進而從公司本身的需求及能力自根本來執行,才會成功!
不要為了推行而推行,要為需求需要來推行制度,才會認真執行,不會流於形式!!
要建立成功的整合協作衛星廠,彼此間的信任很重要,要用真心及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才會成功,不然只是一味唯利是圖,彼此防範,只有失敗一途,要看看廠家有無智慧來認清團體戰會比個人單打獨鬥更有力量,依公平原則有錢大家賺,如此才會長久!!
而公平的原則是大家的共識,而不是看誰的廠比較大誰就是老大!!
作者: 獨自去漂流    時間: 2009-8-19 19:39
我國產業配套做得不行啊,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8-21 15:14
什么是Proworks協作系統?
(, 下載次數: 67)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8-21 15:15
Proworks是怎樣工作的?
(, 下載次數: 65)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09-8-21 20:10
以臺灣為例,一般協力廠商(或稱衛星廠)幾乎都願意配合將自己販售的標準件改成客戶的特珠需求品,日本也一樣!!
但是日本大多只對自己國人的需求變更,這是個題外話!!
歐洲的機器標準一切是以人為標準,也就是說人的安全 ...
ARCO 發表于 2009-8-19 19:11

關于ISO,ERP以及SOP,我的理解如下:
在所有的生產活動中,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影響生產,比如SOP,只要是個會學習的人,是一個有執行力的人
那做出來的東西一致性比較好。如果沒有SOP,那今天的人對于某件事情的理解跟下一個可能不一樣,那么做出來的產品一致性就很難保證了。
關于ERP,這是從事制造相關的企業必須具備的工作平臺,否則成百上千個零件是沒辦法管理的。
而ISO的話,那是為了能夠走出去才追隨的,中國的產品要走出去,起碼也得獲得一個通行證嘛~~~~
作者: longlong516    時間: 2009-8-26 15:45
路漫漫其修遠兮
現在許多國內單位沒有固定供應商,一切以成本為準

leftwall 發表于 2009-8-17 18:15


成本是最大的問題!

現在只要是國人自己產的東西,價格比進口低個十來倍都是正常的!

我所在固定供應商相對多點,但做的大多還是進口元件國內組裝的!
作者: 無獨有偶    時間: 2009-8-31 15:35
這個帖子很好,替大家勾勒出了未來的工作環境。我就挺羨慕那些上ERP或SOP的公司,不用像我現在整天做這表格,那表格的,沒時間專心做設計
作者: 貝氏弧線    時間: 2009-9-1 23:42
一切服務于生產.軟件的介入是設計的福音!
作者: 草原蒙狼    時間: 2009-9-2 16:56
我們公司有電算系統  所有業務都在這個系統進行 各部門有各部門的賬號和密碼 只管理自己的權限 供應商也給一個唯一的CODE 管理很方便 文件打印出來都是統一的格式

BOM也是分級細化管理的 檢索特方便
作者: 草原蒙狼    時間: 2009-9-2 17:15
看了下我們的系統是ORACLE的ERP管理  內部數據都是互聯的  有這個整個公司的情況就很了解了  總部對海外各個公司的情況也掌握的很清楚

現在應該都是這么管理的吧  要不該多麻煩啊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9-2 23:05
請問樓上貴公司有沒有在供應商那里設終端,把供應商也放到這個協作平臺里來呢?
作者: 李占軍    時間: 2009-9-3 13:40
專業化分工協作,需要有非常好的契約環境,大家能按質按量地執行合同,要不合作無從談起。而目前我們國家的整個契約環境比較差,企業不相信別人的供貨保證。為了保證自己的正常生產,只能傾向于作上下游整合,什么都 ...
蒼狼大地 發表于 2009-8-19 10:14

分析的太棒了,一定是位高人,資深人士!!!頂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09-9-3 15:42
16# 老鷹

今天有空擺一擺,我的理解是這樣:

      在協作工作系統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為最終消費者服務的。
      上下游也從買賣關系進化到協作關系,我的供應商就是我的資源,我的供應商的產品品質就是我的產品品質,任何問題都能夠按約定程序解決。
      公平交易,不存在任何暴利,也沒有上大下小的地位差距,也不存在店大欺客的情況,我的供應商可能是比我大多少倍的公司。
      供應商按照約定滿足我的要求,我按約定付報酬。

       關鍵“協作”,有效“約定”...........

      我的上游客戶要在我這里設置PROWORKS終端,是為了更好的協作,管理,滿足終端消費者的納期,品質,服務的要求。
作者: 草原蒙狼    時間: 2009-9-5 18:41
請問樓上貴公司有沒有在供應商那里設終端,把供應商也放到這個協作平臺里來呢?
鎢錳合金 發表于 2009-9-2 23:05


在供應商那里有終端,給一CODE,只進行本供方的操作。我們有教程,操作很方便呢。。稅收系統也是相鏈接的,我們做好后,是否含稅是另計的,這樣方便退稅。。。公司內部的管理更方便,數據都是有聯系的。

這個平臺不僅僅只管理圖紙,可以增加很多內容,甚至包括公司那些保潔人員、辦公用品、副資材等都可以單開管理,直接與相關部門鏈接。
作者: wxg_1984    時間: 2009-9-7 22:15
我們公司分工太細了啊
ERP這些有專門的人去做的
不過學習了啊!!
作者: mogui001    時間: 2009-9-13 23:02
呵呵,人家就是認真對待,國人是對待認真,有領導或事情時才認真。。。
作者: jucc    時間: 2009-9-14 07:06
國內的ERP不是不行,而是推廣方法和推廣人有問題,ERP只是一種手段,關鍵執行人有沒有這種思想,就像中國一樣,有法是不是就執行,訂了很多條條框框,但仍然我行我素,不按ERP去執行,花錢買回來當裝飾.
作者: jucc    時間: 2009-9-14 07:09
對供應商可以架設WEB服務器讓供應從INTERNET進入公司的ERP去操作和查詢,一般大點的ERP都可以開這樣的端口
作者: 向宏    時間: 2009-9-14 07:57
我很贊同樓主的說法,我也看到老外的設計明細表里有庫存量、供應商等信息;我也贊同老鷹的論點,
我覺得,合作是必須的,但是,在我們國家里,總是行不通,爾虞我詐的是太多,小聰明者比比皆是,不守誠信的到處都有,難呀!!!難于上青天。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人聰明,會變通,
作者: 向宏    時間: 2009-9-14 08:01
這臺設備就是我給廈門一家公司設計的,就是“給了方案,停了合同”的例證
作者: ldg1758    時間: 2009-9-15 11:08
我們的文化中,還盛行厚黑學,盛行關系學,盛行山寨文化,因此,又有誰來保證誠信的價值呢?連國家度不講法律,講究特事特辦,講究面子,因此,難怪國外說我們不是市場經濟,不是法治社會
作者: 小陶子    時間: 2009-9-17 08:26
事實上這些配套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只是我們中國還未能夠下意思去推行。
開來需要形成一個組織來推行
作者: dongdongliu    時間: 2009-9-17 21:43
SAP 全球最大的ERP軟件提供商,現在也做中小企業的業務了。
作者: 花弄影    時間: 2009-9-18 17:17
不完全是ERP的問題。ERP不能解決產品生命周期的問題(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在此借用下這個詞)。ERP著重財務,倉庫。但對技術的支持很少,它無法處理各式各樣的技術文件。或者說,要做好ERP,要使ERP成功,首先產品要理清楚。目前很多公司的一個普遍問題是產品的BOM不全,不準確。這不是哪個工程師的問題,而是企業平臺的問題。沒有好的平臺,靠工程師的腦袋要整得完美無缺,是不可能的。所以,最低要求是有個PDM,能把產品搞清楚再說。如果一個公司的產品很多,之間的借用關系復雜,那最容易出問題,千絲萬屢,扯不清。每個工程師自己搞獨立王國,“設計”無數的零件。這不能簡單責怪工程師。最基本的是,要從產品裝配圖著手,把能用上的東西全部列如BOM,包括象膠水之類沒有體積的東西。以前在ALSTOM,發現他們把制造工藝文件也列入裝配圖的BOM里面,開始想不通,但后來發現,這樣做很有好處。所有制造產品不可缺少的東西,上面都有。缺少工藝文件跟缺少零件一樣,產品都不能生產。這就是他們的理念。
作者: 當當當    時間: 2009-9-21 01:47
誠信是根本啊。天天提防別人騙自己是搞不成這么大范圍的合作滴。
作者: 自學成才DE    時間: 2009-10-9 07:47
中國加油。。
作者: 齊魯大帝    時間: 2009-10-9 09:20
路過,見識了
作者: 小北HIT    時間: 2009-10-15 10:14
是啊,中國的機械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0# 老鷹
作者: hyji2006ren    時間: 2009-10-19 08:56
先進,學習了
作者: hevenyan    時間: 2009-10-23 11:56

作者: 塞上獨行客    時間: 2009-10-24 19:03
如果產品開發在企業的運行中處于中心地位,那么PDM是最迫切需要的,ERP可以暫緩,我是這認為的。
作者: gqzhang210    時間: 2009-10-25 22:23
這些東西,國內現在也開始有了
作者: jane_ch    時間: 2009-10-27 10:32
老鷹說得沒錯。關系整個行業、全局的問題,需要領頭羊,更需要每一領域的合作。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小事情。
作者: wanghuang117    時間: 2009-10-30 22:07
我覺得小企業還是務實一點,不要弄這些虛無飄渺的東西,還是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工藝結構
作者: zhengkai    時間: 2009-11-1 20:07
模塊化標準化,是整個行業前進的動力。
作者: asdc123456    時間: 2009-11-5 14:39
ERP=企業資源計劃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09-11-17 11:14
外部大環境的問題,無力改變。
作者: 清水不咸    時間: 2009-11-18 15:36
8# 一劍飄紅
支持支持
作者: 清水不咸    時間: 2009-11-18 15:40
本帖最后由 清水不咸 于 2009-11-18 15:42 編輯

以臺灣為例,一般第三方(或稱衛星廠)幾乎都愿意配合將自己販賣的標準件改成客戶的特珠需求品,日本也一樣!!
但是日本大多只對自己國人的需求變更,這是個題外話
!!
歐洲的機器標準一切是以人為標準,也就是說人的安全為首要,再來是材料有無環害的問題,所以我接觸的歐洲機械廠是連一個墊片螺絲都需要編號,除了管理追蹤也是基本觀念問題!
~! ^' \
什么要引進ISO,為什么要推ERP,為什么要做SOP....$ M" q1 L! V  b  S
這些制度的本質沒去了解,推行會變成只是形式而已,為了檢查去做,為了時代的時髦而做,為了生意而做!
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設計軟件,機械工程師,設備管理,焊接,液壓,鑄造,密封,測量,工程機械,粉末冶金,軸承,齒輪,泵閥,工業自動化一個制度的意義要去了解,進而從公司本身的需求及能力自根本來執行,才會成功
!
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設計軟件,機械工程師,設備管理,焊接,液壓,鑄造,密封,測量,工程機械,粉末冶金,軸承,齒輪,泵閥,工業自動化不要為了推行而推行,要為需求需要來推行制度,才會認真執行,不會流于形式
!!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設計軟件,機械工程師,設備管理,焊接,液壓,鑄造,密封,測量,工程機械,粉末冶金,軸承,齒輪,泵閥,工業自動化要建立成功的整合協作衛星廠,彼此間的信任很重要,要用真心及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才會成功,不然只是一味唯利是圖,彼此防范,只有失敗一途,要看看廠家有無智慧來認清團體戰會比個人單打獨斗更有力量,依公平原則有錢大家賺,如此才會長久!!
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設計軟件,機械工程師,設備管理,焊接,液壓,鑄造,密封,測量,工程機械,粉末冶金,軸承,齒輪,泵閥,工業自動化而公平的原則是大家的共識,而不是看誰的廠比較大誰就是老大!!


作者: 清水不咸    時間: 2009-11-18 15:50
43# 向宏
給了方案停了合同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 奕樊居士    時間: 2009-11-19 13:07
學習國外經驗

運用到我們所在行業

發揮作用就是好東西

支持
作者: 知名不具    時間: 2009-11-20 19:25
一個公司的erp有賴于整個行業的成組思想
作者: alexise    時間: 2009-11-24 13:53
樓上個 大家熱烈討論,卻是反映出咱們國家機械制造行業的問題:
知識、技術沉淀 缺乏整體性規劃,、缺乏有效性的管理和傳播
浮躁而急功近利

搞好這套 中長期來看 是非常非常有益而重要的

說實話比較耗人力、物力、財力

記得早先俺參加了這個系統建立的工作

累人!!!
作者: wenyulong234    時間: 2009-12-7 13:03
過內都在內斗呢
作者: 駱馬湖鐵匠    時間: 2009-12-13 19:42
國內做啥都以成本為先的,相互之間壓價,讓設備廠感覺無利潤可圖,所以就想辦法偷工減料,沒有利潤要擠出利潤,惡性循環啊,
作者: tsh403    時間: 2010-1-1 17:00
中國沒那么大和悠久的企業,有需求才有改善,系統是軟服務,只有硬的上到了一定間層才有需求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0-1-3 12:34
1# 鎢錳合金

應該就是PDM中的BOM表了啊。這個在產品設計領域都有的,沒什么高級的!
作者: muhuali    時間: 2010-1-6 11:57
中國這方面沒什么像樣的產業鏈,
需要好多年積累才行。

國外的效率就是高啊,
作者: fifochl    時間: 2010-1-15 15:05
有些東西需要長期的堅持,需要人推動
國內的很多東西都是流于形式,實際執行中很困難
作者: mengxing999    時間: 2010-1-16 11:40
呵呵,這都可以了,歷害啊。什么時候咱們國家也能這樣呢
作者: 0532110419    時間: 2010-1-16 11:47
好文章  深度思考
作者: chknsw    時間: 2010-4-2 11:35
那個叫SPMS, 和SAP結合起來使用的。
作者: cw60    時間: 2010-5-16 20:07
都搞程標準件哪國人還有鈑吃嗎
作者: alan7999    時間: 2010-6-29 14:19
頂樓主一個
作者: 花弄影    時間: 2010-6-30 21:45
本帖最后由 花弄影 于 2010-6-30 21:50 編輯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樓主所說的情況一點不假。以前在一家合資企業做過。對方是歐洲的ALSTOM.公司圖紙都是從法國過來的。一句話,在圖紙和BOM上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所有的外購件,像鉚釘,膠水等,都編碼。每個編碼都對應一個電子文件,這個文件其實就是產品的樣本。在這頁紙上,可以找到這些緊固件、膠水的技術參數,使用說明,工作環境要求等。非常全面和實用。
咱們國內離這樣的水平實在太遙遠了。如果指望我們的民營企業也能做到這個地步,我想,至少還要30年!因為我們很多的民營企業恐怕活不了30年!
其實,我們本來是很有機會接近這樣的水平的。從建國后,我們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可以說,在機械工業領域里面,相互配套的企業是很齊全的。如果在原來的基礎上,由ZF主導,借助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勢頭,全面實施企業信息化,那么,我們是完全可能達到這樣的水平的。但是,經過這十幾來年的改制后,原來在技術管理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在企業配套方面很齊全的條件再也沒有了。多少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在改制的推動下,紛紛瓦解。變成了散亂的個體、民營企業。而這些企業,一投入到市場經濟的大海中,首要的問題是生存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事實上,是要從頭開始的。諸位看官,在你周圍的那些改制過來的企業中,有多少不是從頭開始的呢?
在我剛開始工作的前兩年(2001年),原來所在的一家內地工程機械制造公司,就上了PDM系統。雖然軟件是國產的,當時還不能支持3D軟件,但就平面圖紙管理而言,功能還是不錯的。由它提取的BOM表相對來說還是很準確全面的。但是很不幸,這家公司沒過多久就給買了,從此銷聲匿跡了。現在的很多企業,包括外資和民營企業,單從營業額來說,比原來的很多國有企業要高很多,但在企業管理方面,尤其是技術管理方面,是要混亂得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公司,其實只是個工廠,談不上什么研發,所以也不會上那些產品管理系統,最多有個對財務更有用的ERP)。有多少企業愿意去上什么ERP,PDM甚至PLM系統呢?對于很多老板來說,恐怕首先是沒有這個概念,其次是沒有上這些系統的想法、再就是沒有財力和人力去上。最后是上了以失敗而告終。能夠成功的一定是鳳毛麟角。
最后,我們可以思考,為什么我們進入信息化的社會這么久了,互聯網都已經是無孔不入的了,我們的制造行業的信息化程度為什么還這么低呢?誰能改變這個局面呢?
作者: 阿定    時間: 2010-6-30 22:01
我在公司就是負責BOM管理的,不過剛接觸這個東西,所以只是一點了解,還不是很深
作者: brister0302    時間: 2010-7-10 19:57
中國這方面沒什么像樣的產業鏈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會越來越完善的
作者: lnzzyts    時間: 2010-7-10 20:11
有些東西需要長期的堅持,需要人推動
作者: 小楊XG    時間: 2012-9-21 20:21
好像是ERP  國內大企業 也在用啊

作者: 徜徉    時間: 2012-9-22 19:25
剛參加工作,發現摟住說得很對.公司沒有固定的供應商,供應商大多是那種私人小作坊.
作者: 1329031    時間: 2012-9-27 12:47
ERP中的BOM表?
作者: jointer800    時間: 2012-9-29 11:56
軟件容易,但內核精髓在于人,在于過程和執行,在于認同和主動自覺
作者: 長江漂流    時間: 2012-10-1 23:00
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我們的企業能做什么產品?不能做什么產品?我不想簡單地模仿和山寨他人的產品,有時設備設計完成后,到了外購標準產品的時候,感到市場目前的很多產品不是我需要的,而一般的劣質低價品隨手可得,競爭激烈程度可以想象。這個問題是包括我們的工廠在內需要探討的。
作者: wanghuang117    時間: 2012-10-3 23:39
wanghuang117 發表于 2009-10-30 22:07
我覺得小企業還是務實一點,不要弄這些虛無飄渺的東西,還是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工藝結構

標準化是制造業的趨勢,但是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就像共產主義!

作者: 上海阿輝    時間: 2012-10-23 21:34
國內大企業也有這些東西,企業信息化建設很重要。
作者: szfy001    時間: 2012-10-28 00:16
我很想知道國外小企業是如何生存的
作者: zung    時間: 2012-11-14 23:07
國內要達到的路很長
作者: 尋找白樺林    時間: 2012-11-17 23:05
西門子有
作者: hc2003    時間: 2013-1-14 15:02
佩服 啊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3-1-16 22:49
我們公司20年前買的零件,我們把訂貨號給他們,他們都能提供零件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