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德國的職業教育 [打印本頁]

作者: autosand    時間: 2009-8-15 18:23
標題: 德國的職業教育
最近看了一些煤機行業寫的德國感悟和體會,其中多人提到了德國的職業教育,我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v7 K' O9 G2 p* W
3 x" `8 ~( @. a! w0 F  b    初等教育也就是小學一般為4年,中等教育分為三類學校:5年制的國民中學(該校畢業生沒有直接申請升大學的資格)、7年制的實科中學(畢業生可直接參加工作,但不能直接升大學學習)、9年制的文理中學(被看作是升大學的準備學習,吸收的學生須經過嚴格選拔)。德國實行的是12年義務教育制度,每個人從6歲開始到18歲必須接受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 Q2 t7 ^! D9 t+ o! J

, t- a7 g* b. i
' f# v: v9 C1 t; a9 c
德國大約三分之二的培訓生通過雙軌制培訓獲得其職業技能和就業資格。學生完成9年基礎教育后,由教育局和勞動部幫助進入職業學校學習。進校后,首先簽訂兩份合同:第一份是與學校簽的培訓合同。合同規定經過3年的培訓,學生應達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學生與企簽訂的合同,合同規定,學生邊學習邊在企業中實習,從10年級開始拿工資,每月由企業發給學生600歐元左右。由于學生在學習期間能拿到工資,吸引了大量的學生上職校。
) k3 M  Z# O8 k1 ~% L- d    職校上課的時間也隨年級的升高而逐漸減少:第一學年,每周有2天時間到校上課,每天上9節課,其中有3節文化課,6節專業課;第二、三學年每周在校學習時間只有1-2天,其余時間均在企業實習。由此可見,德國的職業學校十分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實踐,而對于文化知識,則是需要什么學什么。: Z4 p& s+ U7 b5 K
: a, S6 f' z3 |- Z5 W" ]5 N
     據統計,92%的德國人接受過職業培訓,這一比例使德國躋身于全世界培訓最好的國家之一,僅次于丹麥的96%和日本的85%,意大利是79%,美國只有72%
2 ], @* R  i* z6 T9 ]6 m- d! h' i     德國是開展職業培訓教育最好的國家,其最具特色的是雙軌制培訓教育。對口學校畢業的高中生被企業錄用為學徒,首先要進行三年職業培訓。這三年中,學徒每周三天左右到企業學習實踐操作,其他時間到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所有費用由企業承擔。這一機制為德國企業培養出了大批高技能產業工人。我在格魯考夫公司實習期間,公司就有三個學徒在技術部門及公司學徒工廠學習,由工程師負責他們工程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由經驗豐富的老技師負責他們的操作實踐。并定期進行能力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調整進一步的學習目標。這種教育機制所培訓的技術工人具有很高的專業技能,能很快成為熟練技師,是德國制造業稱雄世界的基礎之一。
3 b2 y+ j5 X$ r. [: h% n: `& o
( r* Q! ^8 q5 K6 B1 Q! s
. b; }+ E" M6 f7 q
0 q+ N/ T2 m' @# F  V0 X0 f) K! K

2 t! D, F" |: Y; K; j( r2 n! D$ d
& \' P0 |# F& G/ D

作者: houyaz2007    時間: 2009-8-17 10:09
和我們的教育體制完全相反啊
, }+ @. P% ^4 v& r7 t* z+ |* Z$ p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作者: 過街蛤蟆    時間: 2009-8-17 10:28
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厲害,工廠和社會都有這種教育體系,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最早一批送到外國培訓的就有一部分煤機行業的工程師,直到80年代的中晚期,但德國的培訓要求有比較高的基礎知識,這有些不適合我國的工程師,而米國是面廣量大的培訓方式,
# W$ R" q6 P  K" O# ^& M8 b9 \) c4 d" t8 G
. l. C) E. o3 n# V8 w. a7 N0 V6 Z4 T
在德國可以學的很精細,在米國可以學的很廣泛,這點有所不同,在實踐工作中,很容易看到誰是德國海龜,誰是米國海龜,差異很大,
4 ~$ N0 V" g  O2 ^ 就支架來說,德國的水平比較高,薄煤層水平尤其高,配套能力也高,電液水平幾乎世界最好水平,
作者: 海上孤舟    時間: 2009-8-17 15:51
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厲害,工廠和社會都有這種教育體系,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最早一批送到外國培訓的就有一部分煤機行業的工程師,直到80年代的中晚期,但德國的培訓要求有比較高的基礎知識,這有些不適合我國的工程師, ...9 |6 V7 A1 ]- t: l" t( C
過街蛤蟆 發表于 2009-8-17 10:28
" [1 A2 c' \) V# N# X# r
真厲害~蛤蟆大俠知識面真廣泛~
作者: 目言    時間: 2009-8-17 23:02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深感慚愧 我們還替廣大企業培養了數控操作工呢,初、高中畢業學個1~2年,充其量能開啟機床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者: 五民    時間: 2009-8-18 09:28
可有的地區是只看錢,不管別的
/ {$ B8 c& y" ]$ r2 P5 O差距由此拉開
作者: 2001013201    時間: 2009-8-21 14:02
中國人從小學到高職,一直讀了15年,讀不出一個合格的技術人員。9 W$ @% Y9 v! R3 h
有學歷的人比較浮澡,沒有幾個人潛心鉆研學術。- I' Y3 K4 [; [7 T7 u+ y6 n2 U  |
學歷不夠的,沒有這個鉆研的本事。
作者: z9166    時間: 2009-8-29 22:47
其實是“官出數據、數據出官--黨風帶動政風、政風帶壞民風”的惡果式浮澡,國內的高校沒有幾個人潛心鉆研學術,他們仍在追趕世界第一:某校的校門花錢世界第一,誰的車價格最高。。。
作者: 不哭泣的長江    時間: 2011-12-17 10:53
在中國的職業教育幾乎就是學員在17歲就開始進入工廠工作真的是悲哀
作者: 呂靜其    時間: 2012-2-2 09:03
看了德國的教育才發現中國的教育制度可悲,人家十五年能培養出一個技術員,我們國家十五年教育后很多人根本做的不是自己學的專業,都是資源浪費啊,體制的問題啊!
作者: 模具小俠    時間: 2012-2-2 09:25
呵呵,深有同感啊!87年我從德國回來時候就職工培訓的事情還專門寫過報告。德國人做事情就像他們的機器一樣。。。無缺陷!!
作者: 8741vivo    時間: 2012-2-2 10:46
學生多點實習好啊,多點經驗,多點見識,中國的孩子可惜了,只能自己去找了
作者: pfizer2001    時間: 2012-2-2 13:01
德國的模式我覺得是最好的模式 中國以前有的學徒模式 和現在的企業制度結合起來 # M: s' i; B0 F) h: @: X( N* j* ^0 `
還有一條是 德國并不是任何高中畢業都要去上大學的 因為社會需要不同的人才 大部分的人所需要是一個職業 這個是很明確的 德國的家長也是非常的明智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適合去大學深造 那么肯定不會和中國的家長一樣讓去拼命的在大學學4年的 其中中國現在的情況尤其適合這樣 消減大量的二本 三本 專科院校 然后 利用學校的資源跟企業聯合 成立職業院校 比如 一個以前專科的模具比較強的 可以跟幾個比較知名的企業聯合起來 培養他們自己的員工 學校提供理論知識 并且可以讓企業的技術人員來學校任教 如果職業教育出來的學徒在職業生涯有需要進一步的深造的必要 大學的大門需要隨時敞開 但是只要關閉的時候嚴格就可以了% N& i6 D: j" O5 O0 f) {. X
而我們的大學似乎在賣學歷 大量的大學生出來的時候并沒有任何本行業的實踐經驗 那些在象牙塔的大部分的老師 好多都是沒有工業經驗的
8 z4 c! x+ G! A" e似乎以前聽說過 我們的學制這樣的設置 不斷的重復馬列主義政治目的很明顯的
2 y; }0 V' c1 x# c& a2 s# h但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來說 這樣的學制是最悲哀的 從小學的自然 語文 到高中依舊學這個東西 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跟現實接觸 這是絕對的悲哀!
作者: 黑人姜戈    時間: 2014-2-28 10:41
國外的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但也不能全盤接受,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展出符合中國發展的教育。成都西點培訓
作者: pfizer2001    時間: 2014-3-12 10:44
哈哈,這么多年的經濟發展我覺得掩蓋了教育的不足,其實一個國家的未來是在于技術的工人加上一部分精英的工程師,良心的法律等學者
! y& U3 w7 @( @3 n我不明白那些一點工業經驗都沒有的博士畢業的到大學當老師,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還好醫學類的是一個特例,因為實踐性太強了,好多的大學都有附屬的醫院,老師很多也是大夫,但是工科的,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實習工廠是很難的,學工科的最主要有一個認識,就是摸得著看的著,不然學起來也沒意思了
( \6 r' t& s0 y4 I8 e& g大學肯定要改革的 整個教育成為體制內,就是悲哀,其實德國和日本模式我覺得是最好的模式,因為有傳承,不過在現在的社會,這都不是可能了,人跟人之間沒有了信任,傳承是不可能的,但是得從制度上保證傳承,比如國家給能提供實習崗位的公司一定的補貼,德國就是這樣的,公司也能發現,在大學生或者職業學生的實習過程中發現人才,不過在TC更不可能,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從來沒想做100年的企業,因為他們的財產朝夕不保,怎么會靜心去挑自己用的人呢?都想干以炮就跑,能有發展么?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