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國產的進步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24-1-16 09:00
標題: 國產的進步
這二十年全世界都見證了中國制造的進步。我們自己有更深的體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幾乎在所有領域國貨都無法與進口貨競爭,那時候的消費熱點是家用電器。日本產品最為厲害,從消費電子到家電到汽車,橫掃全世界。

從2002年中國加入wto以后,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在出口的驅動下許多中國制造產品快速成長。企業發展了,員工收入提高了,內部消費隨之起來了。整個家電領域,國貨漸漸的取代了歐美日韓產品。先是性價比占優,后來在質量方面也不輸他們。

家電之后汽車消費成為主角。最早中國人買家用汽車沒什么選擇,只有桑塔納,捷達和富康,還有一款更便宜的夏利,都是合資車。有10多年的時間,很少有人買國產車。在國產車中奇瑞最早發力,但沒有幾年好像又垮掉了。隨著轎車的普及,吉利和長城這些國內品牌開始成長,中間一汽自主品牌好像也有賣的好的時候。到了今天,新能源車超高速增長,中低端市場的汽車消費應該已經是國產車天下了。

手機和平板為代表的電子消費產品又是一個重點競爭領域。這個大家都知道,不細說了。至少在數量上國產品牌發展很快,中低端市場占了很大優勢。

在其他衣食住行和日常消費特別是小商品領域,中國制造幾乎成了主宰,世界范圍內無人可以匹敵。當然在某一類產品,國貨也可能會比較弱。雖然已經很少了。舉個例子,比如鞋子我就很少買國產品牌。總是感覺穿著不舒服。后來我研究了一下,主要是鞋底子不行。功能性鞋子,比如登山遠足之類,一直穿國外的品牌,基本上是歐美的。日常穿的鞋子也只是偶爾穿國內品牌。鞋底子不行,可能后面還是化工材料差距。

國貨在消費領域的追趕和超越,基本上也就是20年時間。從2002年加入wto開始算起。本質上還是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和出口市場的有力驅動。

說了消費領域的優勢,就不得不說工業領域產品的劣勢。比如機床可能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更有很多關鍵零部件,必須依賴進口。這也是西方制裁中國的底氣。

為什么工業產品如此難以追趕,是消費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嗎?消費領域講究搞活,適應市場的能力。這方面民營企業無疑有很大優勢。但如果工業產品的突破,主要依靠技術和研發,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需要更多更高級的人才,那么對很多民營企業是個考驗。但依靠國企同樣不行,或者說更不行。像華為大疆也包括工業領域一些隱形冠軍還是太少了。

社區里主要還是做工業產品的工程師,任重道遠啊。
作者: andriycike    時間: 2024-1-16 09:12
只要產品力上來了,不用靠愛國情懷道德綁架,消費者會主動選擇國產品牌,感受最明顯的是手機和汽車,國產品牌不再是低檔次的代名詞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24-1-16 09:19
正如 富士康原董事長 郭臺銘 說了 富士康在大陸培養了多少 技師 模具設計師

所以這些代工廠給我們帶來很多基礎件的技術,為后來的國產化儲備了人才和技術。
作者: 賣女孩的小火柴/    時間: 2024-1-16 09:22
新能源這兩年很關鍵,要大洗牌,要么崛起,要么暴死。小米,華為為什么要做電車,因為和國外百年車企比,這是唯一的彎道超車機會
作者: haipengtop    時間: 2024-1-16 09:49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覺得中國人應該放開心態。不要想趕上或者超過哪個國家,而是好好的、扎扎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這點應該學學日本,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好嗎,你超過不超過別人不重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重要。從你想超過別人的那天起,你超過了嗎。大躍進那時,10年趕這個,20年超那個,結果被人家越拉越遠。歷史的教育還不夠嗎。即使現在我們真正超過誰了嗎。
相反,我們自己的經濟真的好了嗎,看看房地產,看看股市,看看所有的一切,那個在平穩的運行著。天天吹牛逼,共產主義明天就實現。
作者: qiedaocai    時間: 2024-1-16 10:00
本帖最后由 qiedaocai 于 2024-1-16 10:02 編輯

06年諾基亞彩屏和旋,08年山寨諾基亞可看電子書,12年中興能下湯姆貓學說話,13年榮耀帶遙控器,18年山寨諾基亞雙卡雙待已經足夠流暢,21年紅米沒了存儲焦慮,中間用過幾代二手蘋果,真雞肋,16G內存那款不敢裝東西,轉存照片也麻煩,鍍鋅爐前熱死機,256G那款玩游戲發熱,當導航放駕駛臺前被曬死機,冬天凍死機,信號差,半天就得沖一次電。    國產機帶來的是期望后的滿足,爛蘋果帶來的是期望后的失望。        國產更有性價比
作者: wfyking    時間: 2024-1-16 10:06
有得有失,不過再怎么進步,也少不了怨天尤人的鍵政家
作者: 賣女孩的小火柴/    時間: 2024-1-16 10:09
“不要想趕上或者超過哪個國家”往大了說就跟美國說的“技術無國界”一樣放屁,看看他們制裁了多少企業國家,吸壟多少高技術人才。往小了說,技術沒有創新,就撿別人剩下的,然后埋怨中國企業工資遠低于國外。勞動的產值一方面在于成本的把控,另一方面在于技術的無可替代性多帶來的優勢
作者: 天姥英才    時間: 2024-1-16 10:23
現實是這樣的:
A產品-進口,B產品-國產
所有技術性能指標一樣無差異

談價格時
必須國產便宜
談使用時
必須按進口的標準來

可不可以同質同價
跪太久了

作者: 尹志春    時間: 2024-1-16 10:25
鷹大,鞋子底不耐穿 ,主要還是成本,耐穿的成本7塊,不耐穿的8.5,廠家不會選7塊的,因為一雙利潤是15塊,雖然不耐穿的成本貴1.5,但多賣一雙就多15塊,這鞋廠也是計算過的,沒什么化工不化工,只要廠家想,可以讓你穿5年起,很簡單 ,直接用汽車輪胎的膠,加凱思拉夫線加強,一條胎的膠可以造30雙,一個國產胎才200,成本不高,但這樣做損害了靯廠利益,鞋廠會破產,所以鞋廠選擇貴點的材料,但不耐穿

作者: 潺潺后溪    時間: 2024-1-16 10:30
大家還記得好幾年前的“中國制造2025”嗎?我覺得這些年搞起來的新能源車,鋰電池,光伏,造船,飛機……,大概就是之前提的中國制造2025。可能是完成的差不多了吧,這兩年也沒必要提了。感覺好像是不知不覺就實現了。
作者: wfyking    時間: 2024-1-16 10:31
賣女孩的小火柴/ 發表于 2024-1-16 10:09
“不要想趕上或者超過哪個國家”往大了說就跟美國說的“技術無國界”一樣放屁,看看他們制裁了多少企業國家 ...

中國已經趕上或超過很多國家了,但網絡上只分中國和“所有發達國家”這一國外統合體,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仿佛不存在一樣
作者: bravo090    時間: 2024-1-16 10:31
深有體會。

作者: 熱青茶    時間: 2024-1-16 10:39
任重道遠
作者: 紫衣青衫    時間: 2024-1-16 11:12
有市場有人舍得投錢有人舍得鉆研技術,慢慢就起來了
作者: terry159    時間: 2024-1-16 11:32
說再多,我也不會去買那些不會造發動機不會造變速箱,然后美其名曰彎道超車,買個殼子買個輪子裝個大沙發大彩電大冰箱再買個電池組裝在一起就敢號稱新能源的電瓶車。
作者: 綺羅羅    時間: 2024-1-16 11:47
需要的是培養人才的土壤和吸引人才的環境
作者: 漂飛    時間: 2024-1-16 13:06
天姥英才 發表于 2024-1-16 10:23
現實是這樣的:
A產品-進口,B產品-國產
所有技術性能指標一樣無差異

你確定技術性能指標一樣,東西是一樣的好?

作者: 前景錢    時間: 2024-1-16 13:37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生活用品短缺,所以才會有巨大的市場,慢慢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生活用品已處于去庫存的狀態,但是在一些關鍵的尖端領域還需要努力啊。
作者: 念念不忘FJ    時間: 2024-1-16 13:49
國家肯定是進步了的,如果沒有變大變強,那會不會陷入戰爭硝煙的就是我們了呢。生于華夏,何其有幸。
作者: 路人甲BB    時間: 2024-1-16 14:16
上次看了一個視頻,越南的胡志明市的郊區,一座座新建的歐美日韓的工業區拔地而起,其盛狀就猶如2000年初的東莞深圳
作者: 荒謬    時間: 2024-1-16 14:28
鷹大的倒數第二段我非常贊同,社會上缺少安心搞事情的環境。其他樓爭論的所謂要不要超過誰,我覺得對于中國來說是沒有選擇的。老實說國家也不想這么累,老百姓也不想這么累,不用逼自己什么東西都能造,什么東西都要有,有錢去別處買好了。問題是意識形態導致有些東西人家不可能賣給你,對內來說十幾億人要張嘴吃飯,產業少了支撐不起來,產業大了會引起其他人的封鎖,很多情況是被逼無奈啊。
作者: sfcp    時間: 2024-1-16 14:50
就說帶溫度顯示的保溫杯就是個科技進步
作者: wayyhlp    時間: 2024-1-16 15:22
terry159 發表于 2024-1-16 11:32
說再多,我也不會去買那些不會造發動機不會造變速箱,然后美其名曰彎道超車,買個殼子買個輪子裝個大沙發大 ...

快,趕緊買個膠卷機去,用啥數碼相機和手機啊。

作者: wayyhlp    時間: 2024-1-16 15:23
terry159 發表于 2024-1-16 11:32
說再多,我也不會去買那些不會造發動機不會造變速箱,然后美其名曰彎道超車,買個殼子買個輪子裝個大沙發大 ...

快,趕緊買個膠卷機去,用啥數碼相機和手機啊。

作者: 大龍須虎    時間: 2024-1-16 19:33
terry159 發表于 2024-1-16 11:32
說再多,我也不會去買那些不會造發動機不會造變速箱,然后美其名曰彎道超車,買個殼子買個輪子裝個大沙發大 ...

各人對車的需求不同罷了
大多數人:車,要耐造、要皮實,不需要太花哨。車是生活中的一個“大件”、甚至是生產力工具。 基于這樣的需求,傳統燃油車更符合需求;
部分人:車,要個性、要炫酷、要智能。車可能只是一個大玩具,過一兩年不喜歡了就換新的。 基于這樣的需求,追求新能源車也很有道理;


曾經人們對于手機也有一條類似的硬性指標:耐造!   現在大家挑選新手機,估計很少考慮手機到底耐不耐摔了吧。
----------------------------------

電動自行車(電動車),這東西剛出來時,價格貴、動力差(山區爬不動坡)、續航短。大多數老鄉家里都有一輛錢江125、大洋、豪爵等摩托車。

沒過幾年,電動車2000左右就可以買到,技術也成熟了,動力足,續航也長了,嘿,還不需要牌照。老鄉往返縣城也足夠,現在家里的摩托車基本上都被淘汰了。(電動車從起步到火熱估計也就這15年,最多不超過20年)
--------------------------------------------------------------

未來幾年,電動汽車很可能也會走電動自行車的這條路:價格大幅下降、續航更長、更加智能。大幅占據現有家用車市場。


摸魚ing



作者: 天天天藍_    時間: 2024-1-16 20:55
一切向前看,不是向錢看
作者: cls888    時間: 2024-1-17 10:14
近20年國內企業軌跡:性價比-競爭力-全球龍頭,中國制造加油。
作者: lgc9900    時間: 2024-1-17 10:42
不要混淆概念!
我們是在應用領域有優勢,在基礎領域垃圾。主要是靠制度撐起來的,孰優孰劣不用多說!
不要拿個例來反駁,杠就是你對!
作者: 黑曜石9    時間: 2024-1-17 16:38
terry159 發表于 2024-1-16 11:32
說再多,我也不會去買那些不會造發動機不會造變速箱,然后美其名曰彎道超車,買個殼子買個輪子裝個大沙發大 ...

你是懂拆分的

作者: LatersM    時間: 2024-1-17 16:55
水平是越來越高了,但是沒鬼用,技術越來越不值錢了,到處卷的要死。
作者: 會說謊的小先生    時間: 2024-1-24 19:15
水平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卷
作者: 慶之_    時間: 2024-1-25 20:37
加入WTO確實是經濟起飛的關鍵。但經濟起來以后,偏科嚴重。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