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 @, z. { R比如上汽奧迪A7L,能夠實現的最大方向盤轉角是±5°,而智己L7最大實現±6°;但是L7的中高速操控,在后軸的響應方面顯然比不上A7L,在超過120kph-180kph的彎道里,智己L7的后軸響應跟前軸會有些失去聯系,也就是說,L7在后軸AKC的調校,沒有考慮到非常極限的工況。當然智己L7和A7L的后輪轉向水平,都是屬于一個高水準了,畢竟還有個別的品牌的調校水平更次,后輪轉向功能大都成了拿來宣傳的噱頭。/ t$ j+ [3 {% P; L
, ]* n: Z* ^1 j0 Q2 X
7 g b1 e0 S) a0 m4 ^: n
" a4 H6 r2 E& U& Y% i' V
下面再來說說后輪轉向的缺點。剛才說到了,后輪轉向功能對于調校的水平要求更高,這就是它的第一個缺點,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對于車企的難點。 x' c8 a( l9 b$ y; G \3 u! @" \" r2 \/ e
另外,后輪轉向對內部的零部件精度要求很高,這種要求,跟懸架件的公差帶要求不是一個量級的。因此后輪轉向功能的制造成本高。+ r7 k/ `2 V2 P* p' \9 q
, P" M- | I: k: x
' K6 P) T; K8 e4 f9 N! \
\- m: ]& g' Y* [, y2 k; W( [& m
最后,后輪轉向對出廠的四輪定位參數要求非常高。靜態的四輪定位,是以后軸為基準,待后軸參數正確且左右基本對稱了,然后去調節前軸。而有了后輪轉向功能,后軸出廠四輪定位調節之后,后轉向電機識別的零位變了,就可能存在一些bug,使得誤認為調整前是零位,然后電機使得恢復調整前的狀態。因此一般產線末端,會增加一個四輪定位中的清零操作,增加傳統車輛的工序。如果省去了,會有出廠跑偏的現象。2 ^! m% `3 g' J, v3 L0 u* N
6 K( S2 ^$ _5 M h, _- ^
所以后輪轉向功能算不上是雞肋,畢竟對于大車來說,在市區掉頭、挪車也是需要面臨的問題,但是對于高速操穩性來說,就需要看各個廠家的調校水平了。: E$ ^1 C6 ]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