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A5 k. O' w4 y" L0 L7 ~而中國是全球機床第一大國,2020年,中國機床產值高達16.95億歐元,位居全球第一。數據雖然亮眼,但我國存在的問題頗多:機床產業雖大,卻大多集中中低端領域,高端機床十分依賴進口。2018年,中國高端機床的國產化為6%,2020年仍不足10%,發展進程緩慢,僅有的10%的國產還存在可靠性差,耐用度不足的問題。; ^4 h8 P; w! h4 z, J2 s. m* p
5 s" u. ?8 O- b) f V' {- U8 N事實上,我國的機床供應主要依賴日本與德國,2020年,日本機床一年的訂單量為562億元,其中中國占了33%,而德國也占據四分之一的中國出口業務。把控著高端機床核心技術的日本與德國不用花費太多的勞動力,就可以輕松賺取巨額利潤,這怎么不能讓人羨慕!看來,這就是掌握高端技術的魅力。( w+ Q' N/ Z7 v f# q- K
( C3 o2 `0 K4 i4 t
那中國有沒有可能實現突破呢?0 v% Z+ ~6 `# J. w
5 }1 W9 y# G/ o7 v# \) j- q/ R中國的機床技術雖起步較晚,但并不代表不會有所發展,2022年8月,我國生產的高端數控機床已經安裝了“國產大腦”,從數控系統,到電主軸、傳感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都實現了自主化。' a4 Y+ L7 k1 o, C
% J. p$ f* ]3 q" s/ N
如今的中國更加關注自主研發,多次提及要將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中國智造”,除了在機床領域實現突破,我國在芯片,大健康等領域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發展,14nm制程工藝已實現量產,國產90nm光刻機、國產CPU、5G芯片均取得了巨大突破。 / v2 e, H8 Z( j8 |+ Y/ O . h0 @( M Q6 L. \9 Z一向被美日卡脖子的生物技術,也在全球老齡化的背景下,成一匹黑跑出,以 “派維絡Pro”為代表的線粒體補劑經多項實驗研究后證實可以激活身體能量工廠線粒體,補充細胞能量,延緩哺乳動物老化,目前,“派維絡Pro”類線粒體補劑已經由京東進入我國,雖一瓶吃掉普通人一個月工資,但仍舊在京東掀起熱潮,其中97%的消費力由富豪及高凈值人群貢獻。8 Z# Y: W" {& ~2 W* x+ S
2 A3 ]0 `$ B( [4 e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想要真正發展,不受他人欺負,就要學會自主研發,發展我們自己的產品。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的基石,中國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被卡脖子的情況,希望未來我們能攻克下機床高端技術,真正強大起來。6 @1 e9 k/ _# @1 ~) W
4 q, _: S9 ~! `4 M6 a' P 作者: 葫蘆OL 時間: 2022-10-28 11:31
zhongguo人就有一個“毛病”,所有我不排世界第一的都是我們的脖子被卡啦,除非我們是第一了,從以前的圓珠筆芯,到現在的發動機、機床;一直如此。當慣了老大就這點毛病不好作者: 時間不多多益善 時間: 2022-10-28 11:52
大家都是搞機械的應該很清楚,評判一家機加工企業是否有實力,設備應該是最直觀有效的標準。 / @* D* o$ R$ y& u目前來看,國產設備再高端,客戶不買賬也于事無補,口碑只能慢慢積累。 c/ l" G3 y1 K
先把中低端的做好,再沖擊高端,一口吃不成胖子。作者: qiedaocai 時間: 2022-10-28 11:59
高不成低不就,改革快了資金是問題,改革慢了跟不上形勢。 床身一般時效多長時間才能用?有沒有加快的方法?作者: 東北制造 時間: 2022-10-28 13:02
唉!~~~~~~···. 5 H. j' o6 G6 e當年的‘大黃蜂’————沈陽機床ʕ̯•͡ˑ͓•̯᷅ʔ(ง •̀_•́)ง(ง ˙o˙)ว % U% Y- H. _' j& h. h8 o0 | ( J$ a" W" W P+ Y8 E" F% I- `% F' n+ d8 M4 z. d; v + ^1 x+ m0 D( k9 c5 A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