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制造業為何不能提高員工待遇 [打印本頁]

作者: zhaojunxian    時間: 2021-8-20 12:44
標題: 制造業為何不能提高員工待遇
最近一片報道:一些專家已經提出如今制造業利潤已是非常微博,如果提高員工待遇,很多制造業可能更快流失到東南亞地區,而只有想辦法降低工廠負擔,土地。用電。用水,原材料成本,稅收,才能讓制造業有能力漲工資,也希望國家盡快出臺制造業扶持計劃,而不是一味宣傳所謂大國工匠,學習德國職業教育 這些虛的東西。

我是制造業一員 我首先為這些良心專家點贊,也希望制造業的所有從業者為專家們建議點贊,我們是不是也要學習德國公務員還要兼職打工來賺錢,而工人只要一份工作即可。

作者: 東海fyh126    時間: 2021-8-20 12:47
要是漲工資,那么全員擠破頭想干機械,然后,降工資,再搞死一批。
作者: sunbetterwu    時間: 2021-8-20 12:52
農民收入為啥才那么點?農民太多了。
同理,從事機械人太多了啊,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啊。
啥時候從事機械的人少了,工資就會漲上來了。
作者: 老鷹    時間: 2021-8-20 12:54
想辦法給好企業減負,讓好企業發展壯大。淘汰爛企業。沒有好企業,待遇很難提高。
作者: 魍者歸來    時間: 2021-8-20 12:55
《勞動法》,當它真正成為勞動人民護身符的時候,機械行業的待遇就不用愁了。如果大人們再發發慈悲,讓土地拿來用,而不是拿來炒,那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作者: zhaojunxian    時間: 2021-8-20 13:02
本帖最后由 zhaojunxian 于 2021-8-20 13:03 編輯

我們70年代為什么產品質量好,軍工發展快,國家經濟欣欣向榮,那是那時候工人活的有自尊,有保證,是金飯碗,反觀現在搞什么了,金融房地產 明星網紅加公務員,都想著發財夢當官夢,誰來搞實業誰來搞基礎科研誰來保衛國家,國家怎么強大,靠天天大家都在喊假大空口號。
作者: kayex    時間: 2021-8-20 13:08
去年疫情生意不是很好,今年生意比較好了點,然而安監來了幾趟、環保來了幾趟,總會有奇奇怪怪的問題冒出來,下個月準備搬廠了,制造業不好做,是有原因的
作者: zhaojunxian    時間: 2021-8-20 13:12
kayex 發表于 2021-8-20 13:08
去年疫情生意不是很好,今年生意比較好了點,然而安監來了幾趟、環保來了幾趟,總會有奇奇怪怪的問題冒出來 ...

我只知道很多來檢查就是撈錢得,每年安全事故照樣頻發

作者: 曉昀    時間: 2021-8-20 13:16
裝備制造業利潤太薄。
作者: andriycike    時間: 2021-8-20 13:27
這磚家怕是腦子也是磚做的吧?
1、工資是由市場引導的,是公司自主的,而不能國家規定公司應該給員工開多少工資,制造業效益不好,你逼死他他也沒有能力給員工漲工資。
2、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遷移趨勢是由當地普遍人工成本決定的,而非僅由制造業員工工資所決定。
3、降低企業負擔是個好建議,但我相信公司不會把節省下來的錢用于提升員工工資。
4、降低企業負擔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這是需要從教育科研體制方面著手,而不是只關注終端企業。


作為機械人我當然希望漲工資,而且國家也確實需要通過漲工資來刺激行業活力,我認為漲工資不應直接把壓力加在企業頭上,而應以國家補貼的方式直接發給員工,比如對制造業從業人員每個月補貼多少錢,增加醫療教育住房方面的福利,這樣至少能讓制造業在短期內不至于流失過多人才,根本解決措施還是我上面說的,提高行業競爭力



作者: cwq798    時間: 2021-8-20 15:03
哪天招不到人干了,自然會提高待遇
作者: bonetr    時間: 2021-8-20 20:29
要我說,漲不了工資就多休息幾天,一周上四天。公務員還是按每周五天,為人民服務嘛。緩解下過剩的產能,加班嚴格按照勞動法來。
作者: 詹姆斯007    時間: 2021-8-20 20:33
現在都是最低價中標,利潤太低,企業只能千方百計壓縮成本,材料上偷工減料,工藝上盡量簡化,員工工資越低越好。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21-8-20 21:02
房價,醫療,養老能讓老百姓放心啥都好說了。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21-8-20 21:21
德國工人的工資收入高是因為產品附加值高,而咱們賺的僅僅是個加工費,收入自然提不上來,等到咱們也有拿的住人的技術水平的時候,可能真的也可以一個技術工人養一家人
作者: 東風望岳    時間: 2021-8-20 22:41
利潤決定工資待遇,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怎么可能會提高員工收入,制造業要想提高利潤必須擁有優質的產品才行
作者: 天天天藍_    時間: 2021-8-20 23:29
沒有利潤也就沒有待遇
作者: wiky@    時間: 2021-8-21 08:33
干機械,早晚會出現斷檔現象,90后從事機械的人越來越少~等那批開機床的老師傅退下來,看還有誰上去接手~~跟現在泥水師傅越來越少,工錢慢慢的往上提
作者: 湖泊凌    時間: 2021-8-21 08:48
東風望岳 發表于 2021-8-20 22:41
利潤決定工資待遇,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怎么可能會提高員工收入,制造業要想提高利潤必須擁有優質的產品才行

老板如果吃人不吐骨頭呢?

作者: rocket432    時間: 2021-8-21 08:57
把加工精度想辦法搞上去,比如1微米甚至更高,這樣會躺著賺錢吧
作者: 殺豬的爺們    時間: 2021-8-21 09:07
主要還是人太多了,如果人少招不到人時候,工資自然漲上去了
作者: 僅此一家    時間: 2021-8-21 09:16
記得原來南方周末曾經把當今社會分了10個等級,其中工人也就是所謂的藍領為第9級,農民為第10級,現在的狀況基本上藍領是第10級,農民是第9級,當然高科技企業和吃政策飯的除外。
作者: wgary    時間: 2021-8-21 09:42
zhaojunxian 發表于 2021-8-20 13:02
我們70年代為什么產品質量好,軍工發展快,國家經濟欣欣向榮,那是那時候工人活的有自尊,有保證,是金飯碗 ...

70年代的產品質量好嗎?

作者: 一尾錦鯉    時間: 2021-8-21 10:10
機械行業門檻太低,隨便來個人混兩年就能上手,要是跟程序員一樣,門檻要求高點,非專業人員一看懵逼,那么工資也會高起來的
作者: zhaojunxian    時間: 2021-8-21 11:34
hendee 發表于 2021-8-21 10:10
機械行業門檻太低,隨便來個人混兩年就能上手,要是跟程序員一樣,門檻要求高點,非專業人員一看懵逼,那么 ...

是的,門檻低就容易內卷,就像當年紅火的外加工,買幾臺機床都可以干,很快價格戰打的,連利潤都沒有了,同樣什么人都可以干機械行業,這個行業就很難高工資,因為工資一高大家一窩蜂就來了,很快工資就下去了,不是嗎

作者: cool44    時間: 2021-8-21 20:20
|魍者歸來發表于 08-20 12:55《勞動法》,當它真正成為勞動人民護身符的時候,機械行業的待遇就不用愁了。如果大人們再發發慈悲,讓土地拿來用,而不是拿來炒,那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如果不跟外國競爭,國內強制5天8小時是很容易的,國民的生活、消費都會提升。問題是沒法不競爭,只好用廉價勞動力來頂了。
作者: 3983596    時間: 2021-8-22 16:26
制造業稅費過高,別說什么歐美更高,中國大都是新生的中小企業,沒有可比性
作者: 3983596    時間: 2021-8-22 16:27
消防、環保、職業安全、衛生、排放哪個主管部門不來咬一口,至少北方就是這樣的
作者: rocket432    時間: 2021-8-23 08:08
rocket432 發表于 2021-8-21 08:57
把加工精度想辦法搞上去,比如1微米甚至更高,這樣會躺著賺錢吧

愿聽其詳,歡迎打擊

作者: W節奏    時間: 2021-8-23 10:49
跟現在教育雙減政策一樣,考試不改,減什么都沒有用。只會讓公辦教育越來越差
作者: 暗影之星    時間: 2021-8-23 14:04
這個是多方面的原因,給企業減負,政策幫助,企業利潤起來了,然后更多的企業涌入,利潤拉平。
利潤是由社會平均利潤率給定的,不是光靠減負就能提高的。
舉例:你加工一個杯子,技術壁壘幾乎為0,其他壁壘(品牌等)也沒有,即使給你再高補貼,一個杯子利潤100塊,馬上一大群人涌入,直到1個杯子利潤0.1元,幾乎達到社會勞動力平均利潤水平,不再有人涌入,這就是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拉平效應。
專家的建議看著很美好,實際一團漿糊,沒用。只會讓原本過剩的產能繼續過剩,很快就會繼續拉平,毫無意義。
我們中國只是世界工廠,處于制造業微笑曲線底端,一頭原材料(資源),一頭是高技術高品牌,我們都沒有。面對國內本身資源就不豐富,只能往高技術或高品牌(文化)提高壁壘,增加附加值,賺取穩定長期收益,才能提高利潤。
再說了,企業利潤高了憑什么分給工人?只有工人自己有不可或缺的能力,能給企業長期帶來利益,才有可能提高收入。

總體來說,就是社會平均生產力不行,平均勞動效率不行,科技沒有發展到足夠高度產生的這樣的結果。就和人均GDP一樣的,除非生產力大發展,否則只要土地能承受,和人口多少沒關系,也不要指望離開機械行業的人多了收入就能上漲,癡人說夢。

核心問題就是提高壁壘(技術、文化)均可,只有這樣,提高生產力,才能提高收入,沒有其他方法。

當然,通過減負,通過良好的機制,讓優秀企業發展壯大很必要,現在劣幣驅逐良幣真是,同時,也希望上層建筑少吸點血(尤其金融和房地產、互聯網)
作者: 毛主    時間: 2021-8-23 14:07
這跟農民的處境一樣的,農民的工資也提不高
作者: 瘋狂的三極管    時間: 2021-8-23 14:38
資本想讓失業的人越多越好,這樣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雇傭到更高級的公司職工
作者: 遠祥    時間: 2021-8-24 05:16
這年頭干企業都不容易
作者: rocket432    時間: 2021-8-24 08:02
rocket432 發表于 2021-8-21 08:57
把加工精度想辦法搞上去,比如1微米甚至更高,這樣會躺著賺錢吧

成本就是門檻之一吧

作者: wlj0202    時間: 2021-8-24 13:26
個人還是感覺人口太多,需要慢慢降下來
三孩、四孩等政策就不要出來害人了
作者: wlj0202    時間: 2021-8-25 11:06
zhaojunxian 發表于 2021-8-20 13:02
我們70年代為什么產品質量好,軍工發展快,國家經濟欣欣向榮,那是那時候工人活的有自尊,有保證,是金飯碗 ...

20年前,一星期吃一頓紅燒肉已經很滿足了,現在天天吃都沒胃口了。
難道是當時自己的手藝好,肉好?
雖然現在‘社會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還是喜歡生活在當下。

作者: 吳工WUSY    時間: 2021-8-25 11:40
內卷
作者: sf-1224    時間: 2021-8-26 09:10
本帖最后由 sf-1224 于 2021-8-26 09:14 編輯

1.我覺得企業間抄襲的人最可恥,沒有武德的殺入同一個賽道,然后就是無休止的價格戰,最終進入紅海狀態,大家一起完蛋!2.反過來,制造業有很多細分,我覺得企業家就應該開辟新領域,然后把產品做好,做出別人沒有的東西。辦他個百年企業,豈不是更好么?
3.歸根結底,還是冒險精神特弱雞,要從小培養小孩的冒險及創新思想,一個字總結:教育理念要先進!


作者: 尹志春    時間: 2021-8-27 18:28
現在有什么能最大程度害死工人,第一就是黑掉工人五險一金,這樣就可以讓工人病了沒錢治,老了沒有退休金,可以讓工人小孩不能就近上學了,,第二就是讓工人上28天11小時,這樣可以搞壞工人把妹的身體,剝削工人把妹時間,讓工人成為單身狗,關鍵是可以讓工人討厭這份工作,讓工人撐不了多久就換工作,只要這樣就能讓工人打工20年一無所有,不過風險也大,我邊上的老板剛賠了17W,因為沒有社保,我問他為什么不買,他笑笑說,又不是賠不起,操蛋,有這操作,算了一下,他不買社保,招工要比有社保的工廠多500塊,社保現在只要付370,(今年免費),這樣一月老板多出了130,認真算一下,如果工人工作30年,如老板就要多付5W多,如果以工人75歲的平均壽命,工人15年退休金15*6000*12=108W,還有政府每年給工人小孩補助的7000塊,估計全部下來有2個小孩*7000*9=12600,還有45年的看病費用,估計過50W,老板出5W塊就能阻止工人得到150W以上,這個老板算起來值啊,但是工人告發就賠大發了,還要罰款,工傷也要自己賠,但很多老板為了能最大限度害死工人,當工人不懂法,善良,很多工人以為老板黑掉社保是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想到老板是為了斷他后路,坑他小孩,所以工作難搞,什么工匠精神,扯,工人看到老板破產都笑了提高工資,你想太多了,要想工資高,就不能認真做事,工廠是哪個不愿意做事哪個高工資,哪個部門做不好哪個工資高,做得好是工人應該做的,沒有老板會為應該做的事加工資,要想工資高,就要看管理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差,看一下上面說的,很多工廠寧愿多出錢,違法,擔風險,但能讓工人打工20年一無所有,你還提提高工資,想太多了

作者: 鈑金準專家    時間: 2021-9-2 11:14
說到減負,一拉清單,發現都是減不動的。
作者: gfzms2590    時間: 2021-9-2 16:57
都是惡性競爭的結果
作者: z424385518    時間: 2021-10-8 13:19
。。
作者: xuanyu20180608    時間: 2021-10-8 15:32
制造業的老板,錢都是在公賬上漂著,真正裝在口袋里的,少之又少。
作者: 品茶論劍    時間: 2021-10-9 18:14
這個是多方面的原因,給企業減負,政策幫助,企業利潤起來了,然后更多的企業涌入,利潤拉平。
利潤是由社會平均利潤率給定的,不是光靠減負就能提高的。
舉例:你加工一個杯子,技術壁壘幾乎為0,其他壁壘(品牌等)也沒有,即使給你再高補貼,一個杯子利潤100塊,馬上一大群人涌入,直到1個杯子利潤0.1元,幾乎達到社會勞動力平均利潤水平,不再有人涌入,這就是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拉平效應。
專家的建議看著很美好,實際一團漿糊,沒用。只會讓原本過剩的產能繼續過剩,很快就會繼續拉平,毫無意義。
我們中國只是世界工廠,處于制造業微笑曲線底端,一頭原材料(資源),一頭是高技術高品牌,我們都沒有。面對國內本身資源就不豐富,只能往高技術或高品牌(文化)提高壁壘,增加附加值,賺取穩定長期收益,才能提高利潤。
再說了,企業利潤高了憑什么分給工人?只有工人自己有不可或缺的能力,能給企業長期帶來利益,才有可能提高收入。

總體來說,就是社會平均生產力不行,平均勞動效率不行,科技沒有發展到足夠高度產生的這樣的結果。就和人均GDP一樣的,除非生產力大發展,否則只要土地能承受,和人口多少沒關系,也不要指望離開機械行業的人多了收入就能上漲,癡人說夢。

核心問題就是提高壁壘(技術、文化)均可,只有這樣,提高生產力,才能提高收入,沒有其他方法。

當然,通過減負,通過良好的機制,讓優秀企業發展壯大很必要,現在劣幣驅逐良幣真是,同時,也希望上層建筑少吸點血(尤其金融和房地產、互聯網)

   有見識, 不知道有可行性的操作沒?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