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請教!升降機構中,使用配重塊后,電機如何校核? [打印本頁]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0:03
標題: 請教!升降機構中,使用配重塊后,電機如何校核?
        如題,本人目前在做一套堆垛機的方案,有使用到一套帶配重塊的升降機構,沒有用配重塊時,工況如下:升降的設備含電池包,最大重量500Kg,要求Z軸速度達到300-500mm/s,行程2200mm,我選用了使用松下伺服電機選型軟件,得出電機3KW,減速比為2,符合要求。
        現在使用配重塊后,想問問電機該怎么校核?


補充內容 (2021-2-7 11:24):
我現在的設計思路是,力與力矩的計算按減重后計算,慣量比是按照負載+配重塊的慣量總和進行計算,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0:07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0:08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0:09
|footprints^^發表于 02-02 20:08<img src="http://appi.cmiw.cn/upload/2021-02-02/20210202200840_807726516.jpg" border="0" alt="">
這是方案3d
作者: 曉昀    時間: 2021-2-2 20:14
你能不能根據模型畫個簡單的力學模型?看看配重塊在什么地方掛著?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0:46
|footprints^^發表于 02-02 20:07<img src="http://appi.cmiw.cn/upload/2021-02-02/20210202200737_1120922079.jpg" border="0" alt=""><img src="http://appi.cmiw.cn/upload/2021-02-02/20210202200737_1644499805.jpg" border="0" alt=""><img src="http://appi.cmiw.cn/upload/2021-02-02/20210202200737_748196264.jpg" border="0" alt="">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1:39
曉昀 發表于 2021-2-2 20:14
你能不能根據模型畫個簡單的力學模型?看看配重塊在什么地方掛著?

就在3D圖的右下角放著,用鏈條鎖著,兩邊,中間是50mm,長2500的絲桿。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2 21:45
footprints^^ 發表于 2021-2-2 20:07

不好意思,前面發的照片像素太大了,看不清,以下重新發。

作者: 風之鯤    時間: 2021-2-2 21:47
減速比是2,一看就不合理。重新選型。
作者: 012345zy    時間: 2021-2-2 22:32
從軟件選型上看,問題不大;但是我設計的話,增大導程,增大減速比。
作者: 曉昀    時間: 2021-2-2 22:37
footprints^^ 發表于 2021-2-2 21:39
就在3D圖的右下角放著,用鏈條鎖著,兩邊,中間是50mm,長2500的絲桿。

升降機都是恒功率運行,即任何時刻載荷乘以載荷方向上的速度(功率)都是一恒定值。
用軟件計算下來的減速比是2,你可以從電機端到最后的負載看看速度是不是你設計的值,如果不是,那么減速比2就不對。

作者: 277741987    時間: 2021-2-3 08:36
   分析受力,算出所需要的扭矩及電機功率。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3 08:57
曉昀 發表于 2021-2-2 22:37
升降機都是恒功率運行,即任何時刻載荷乘以載荷方向上的速度(功率)都是一恒定值。
用軟件計算下來的減 ...

負載端的速度我計算了,為333mm/s,算上加減速時間,也符合工況要求。即2m行程,要在4S內完成,在選型軟件結果上也可以得出。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3 09:58
012345zy 發表于 2021-2-2 22:32
從軟件選型上看,問題不大;但是我設計的話,增大導程,增大減速比。

        增大導程,增大減速比,確實能達到加快速度,減小慣量比的效果,但是也應該選自身慣量大的減速機吧。另外,增大導程,會導致伺服定位精度降低,伺服精度為±千分之一的螺距,我這個工況領導告訴我,要±0.02mm精度以內,也就是20mm螺距(即導程,單線),只是我覺得根本沒必要這么高的精度。

作者: 012345zy    時間: 2021-2-3 10:14
footprints^^ 發表于 2021-2-3 09:58
增大導程,增大減速比,確實能達到加快速度,減小慣量比的效果,但是也應該選自身慣量大的減速機 ...

精度有點高啊;要是我設計,我直接買電缸了

作者: 譬如朝露    時間: 2021-2-3 10:39
按最大負載算,便是將配重塊重量加在負載上。畢竟你的行程是往復又不是單向
作者: 277741987    時間: 2021-2-3 12:24
   精度是系統的,單單一個電機就能保證定位精度。電機自身的定位精度完全沒有問題。加減速機就有考慮背隙,單單普通減速機的背隙你這個精度都搞不定。難道你要用諧波?
作者: xinshiji666    時間: 2021-2-3 14:33
footprints^^ 發表于 2021-2-2 21:39
就在3D圖的右下角放著,用鏈條鎖著,兩邊,中間是50mm,長2500的絲桿。

1. 用配重來平衡,目的,節能減耗,電機功率可小一些。
2. 配重平衡空載具/機構,即空載情況下需要提升的重量,此處可去掉電池包500kg,計算出理論提升機構的重量;
    當然也可以加上500kg電池包重量配重,看你的系統需求,是要求升時效率高還是降時效率高。
    上升時要快就加上500Kg,反之亦然。
3. 至于電機功率,平衡掉一部分負載后,余下多少就可知了,當然存在加減速力也要考慮進去,根據運行速度,轉換到電機端的轉速,可換算出要多大的減速比,再反過來計算一下電機功率,這里重要的是負載慣量,慣量大的情況下盡量用大減速比,要知道這個是平方的關系,換算到電機就是錢!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3 15:06
xinshiji666 發表于 2021-2-3 14:33
1. 用配重來平衡,目的,節能減耗,電機功率可小一些。
2. 配重平衡空載具/機構,即空載情況下需要提升 ...

        謝謝大佬。
        還有個問題,電機在參數的校核中,對于轉動慣量,它是要和機構在電機端的轉動慣量相比,還是機構和配重塊在電機端的轉動慣量相比?

作者: krd2009    時間: 2021-2-3 16:54
減速比還是選大點吧,我也剛做個升降機項目,1000kg,3.5KW  減速比35,也加了配重
作者: 大饅頭CC    時間: 2021-2-3 19:00
(, 下載次數: 64)
無配重情況下計算。
配重算(空載+滿載)/2=(100+500)/2=300kg,最大負載算500-300=200kg(提升階段),慣量比也有12.46。
電機速比選型太小,不合適

作者: 重誠WBL    時間: 2021-2-3 20:54
問下樓主,你現在用的電機扭矩是多大的?我用效率公式驗算了一下你現在工況所需啟動摩擦扭矩在14N.M左右,如果在加上1.5-2倍的安全系數那所需扭矩比較大了,不知道是我參數算錯了還是你現在的電機確實很大啊?
作者: 重誠WBL    時間: 2021-2-3 21:11
大饅頭CC 發表于 2021-2-3 19:00
無配重情況下計算。
配重算(空載+滿載)/2=(100+500)/2=300kg,最大負載算500-300=200kg(提升階段) ...

借樓請教一下,您這里的加減速時間0.8是經驗得出的嗎?我看樣冊一般按0.1,我使用0.1s計算后和您這個結果差距比較大在14n.m左右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4 20:20
大饅頭CC 發表于 2021-2-3 19:00
無配重情況下計算。
配重算(空載+滿載)/2=(100+500)/2=300kg,最大負載算500-300=200kg(提升階段) ...

謝謝大佬。還花了這么多的時間。
按您的計算過程,可不可以這么理解,如果加上配重后,慣量比是按配重后質量相減得出的慣量,而不是機構和配重塊的慣量總和?

作者: 大饅頭CC    時間: 2021-2-5 10:48
footprints^^ 發表于 2021-2-4 20:20
謝謝大佬。還花了這么多的時間。
按您的計算過程,可不可以這么理解,如果加上配重后,慣量比是按配重后 ...

質量相減,如果是算總和的話,那加配重就沒意義了。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5 21:37
大饅頭CC 發表于 2021-2-5 10:48
質量相減,如果是算總和的話,那加配重就沒意義了。

好的,謝謝。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7 11:59
重誠WBL 發表于 2021-2-3 20:54
問下樓主,你現在用的電機扭矩是多大的?我用效率公式驗算了一下你現在工況所需啟動摩擦扭矩在14N.M左右, ...

我算出來的啟動轉矩是14.3nm,選的電機是挺大的,4KW,只是上層回復的必須轉矩看不懂了,這么算,電機的最大轉矩都不滿足了。

作者: 青黃瓜    時間: 2021-2-8 11:27
大饅頭CC 發表于 2021-2-5 10:48
質量相減,如果是算總和的話,那加配重就沒意義了。

配重是減少電機的扭矩,而整體的慣量是增加,不是質量相減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8 13:17
青黃瓜 發表于 2021-2-8 11:27
配重是減少電機的扭矩,而整體的慣量是增加,不是質量相減

說得對,就是慣量增加了,我也是按這么校核的。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8 15:02
012345zy 發表于 2021-2-2 22:32
從軟件選型上看,問題不大;但是我設計的話,增大導程,增大減速比。

我現在的方式是,選用50mm直徑的絲桿,導程選用50mm,結果電機還是要用5KW,減速比也只能選3,絲桿這種方式,真的速度很難起來。只是目前我的空間,考慮用齒輪齒條是放不下的,真的頭疼啊。感覺太浪費了。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8 15:13
277741987 發表于 2021-2-3 12:24
精度是系統的,單單一個電機就能保證定位精度。電機自身的定位精度完全沒有問題。加減速機就有考慮背隙 ...

最后要不了那么高的精度,能控制在±0.2就不錯了。

作者: 水水5    時間: 2021-2-8 16:59
焦裕祿說,吃別人嚼過的膜不香。
就那個選型軟件,還是別用了。自己好好的琢磨下,列個EXCEL,這個才能吃的比較透。
慣量,是可以通過solidworks計算的。數學不夠,軟件來湊。其實軟件計算的更精準。
扭矩,無非就是一個加速一個勻速的過程,所謂加速負載和摩擦負載。
加速度選多少合適?根據定位要求,你需要幾秒定位咱就幾秒定位。有了定位時間然后才有加速度。0.2秒一般是電機廠家給的速度,是空載加速至3000轉的最快時間。借用大佬的話說,這都是錢。1秒定位的和0.2秒定位的,電機大小肯定不一樣。
作者: footprints^^    時間: 2021-2-8 18:45
水水5 發表于 2021-2-8 16:59
焦裕祿說,吃別人嚼過的膜不香。
就那個選型軟件,還是別用了。自己好好的琢磨下,列個EXCEL,這個才能吃 ...

學習了,這幾天也搜索了一些資料,也筆算了,還是應該用EXCEL等軟件,讓自己的效率提高。至于,您剛才提到的慣量用SLD計算,這個倒是還沒試過,有空會試。電機的加減速時間,這個平時都是按1.5~2左右給的,也沒有要0.1左右提速時間的這種場合,不過還是應該了解的,謝謝。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