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望3D畫了一半多了。。。 [打印本頁]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19:01
標題: 中望3D畫了一半多了。。。

. I" w& X3 j$ K0 a1 r圖一:整體裝配圖:) F1 E: X: E$ N6 h$ `
完成度:70%
- R& \1 B# f7 [# Z# Z4 x& G* n2 X$ ~2 k4 B6 I+ q" o0 `' b
[attach]513755[/attach]
5 Z- V5 E( {9 ~) b0 X* @& \2 F* c
% C9 z! `% P' h5 f% l) G: @3 i
2 _- @) Q( Z" U0 H1 g: ]- ~圖二:裝配環境下,居然不能直接給“底板”定位打孔?
: X% J. l1 H- ~9 ~; l: o; z' L  a1 l2 N& X, L; Z
[attach]513756[/attach]
, X3 i# ?' R$ _8 }3 {. w* i% Z& w- y% w
上面都是零件裝配圖,氣缸等標準件都還沒插進去。是一臺連接器的自動裝配機。
/ Q( Q6 P" d; i' N( \, {全部用中望3D 2021畫出來的,期間也同步用inventor 2021畫了同樣的一套。
6 O. q( n. [$ f$ A& {" f( D( X
- d* c. S4 O& H* a- J/ P中望3D完全是首次接觸,首次使用;inventor 也算是“首次”了,雖然接觸早,沒有正兒八經的畫過。再說也是好多年前的了。
- r7 N0 [7 O* a5 c" u. J  H0 y1 t; G" S$ T: y9 F! [) d
軟件斷斷續續用了一個月了吧!不得不說,國產軟件在使用習慣上更符合國人的習慣。二者軟件我是同時進行的,用中望無論是單個零件,還是裝配基本上沒啥大問題了(上手比較容易),當然,其他工程圖出圖,BOM表制作都還沒研究呢?。ㄓ腥苏fsolidworks新手更容易上手?我咋感覺沒那么容易了,相對中望哈。。。)
& p; d/ i! ]5 P& p1 G8 b! X1 Q" P
- U, A% ~+ P8 M$ a! t而inventor相比就沒那么容易上手了。雖然畫單個零件問題也不是太大,但是效率遠比中望要低;特別是”裝配環境“嚴格來說還根本不會,還是沒搞懂那些約束按鈕的用法。。。我還在摸索中。。。。( Q6 w( F2 k- o$ E8 p6 A9 \) }; |
, p6 H2 Q5 L4 `  y: @  E: P
PS:中望可以直接插入正方體,圓柱體等,這樣比較方便、快速的制作類似氣缸固定座那樣的方塊或圓柱零件;而inventor或solidworks貌似都得從草圖開始吧?
7 s+ u9 r3 s* F1 z; ^8 p  m  P" g8 F% M3 f. _# f
--------------------------------------
% }" ?1 A) H5 e; o) Z2 f上面啰嗦了一下這個把月時間的大致使用體會。下面說正事:
5 C' U8 \, m7 J8 w, c& l9 X/ X& V9 p' ]
上圖二中:
2 t7 J7 M; \6 Y5 o6 |可以看見零件上都打孔了,有些零件是要固定到”底板“上的,圈起來的地方那些孔。: V/ z" ]5 j* ]: x
比較郁悶的是,沒辦法直接在”裝配環境“下直接給底板打孔呀!只能切換到零件模型下對底板打孔。即便裝配下給底板打孔也只能用于裝配下,”底板零件“卻不會更新哎!  同樣的,測試了inventor 2021貌似也不能實現。
0 ?3 |1 b; p& R4 I: x/ Y0 [
* T, M7 |" {0 b1 E我想實現的是:在裝配環境下,直接以”要固定底板上的零件孔中心“,對底板打孔(以A零件孔位中心給B零件打孔)。這樣免得切換到零件下打孔還要去一個個測量比對孔位尺寸?。?/font>
0 u; Z8 Z0 f4 R9 S9 g. |' |0 x6 r" t9 _9 x4 f/ A3 V1 \4 D
據同事說,他的solidworks 2015就能實現裝配時對著”A零件孔位“,給”B零件打孔“嗎?4 v; w. P* g9 o0 M

  F5 W& {$ o) U( N/ c& {  W6 xPS:同志們有興趣的話,等我整個完成后上傳源文件。
: G8 G7 p9 J8 _3 u1 O* q1 M
* u& E9 W' ^# |8 E3 [" Y0 r) J% w, a- ?, h& _5 @2 n& j
) S7 o, a5 U4 J5 d# F# e. ^

& L2 K, e$ d$ c$ f4 B, v' v4 P! v: ^/ M1 v8 ~, k, P0 C8 k$ |! U

6 ?0 v+ \0 ~8 r& q/ I% M. A3 S; @$ C
: e& U2 T% U' V* L2 [+ W* c) x. M9 A
作者: 陳伯雄    時間: 2020-12-29 19:06
基于多實體模型做設計
作者: 加肥貓devil    時間: 2020-12-29 19:08
據同事說,他的solidworks 2015就能實現裝配時對著”A零件孔位“,給”B零件打孔“嗎?
' n: [4 K. u- P% O( l+ u1 J3 _
/ p0 p2 N5 z5 ~0 f這個是的,是異形孔命令在裝配體環境下編輯零件B,參照A的孔來打B的孔,很方便。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19:10
[attach]513757[/attach]
, G! Z$ N" }* o/ O9 c  c
4 |5 O9 B/ H# F. n再補一張視圖。整臺機器大概有八十多個零件吧!
. X# @* j$ I" v整體是900x500x750這樣子。1 ^0 ]* D. Z- L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19:13
陳伯雄 發表于 2020-12-29 19:06
  n1 T, A5 Z: h, C. j7 S基于多實體模型做設計

# R  {; n& o& E3 q- V: {/ B5 x陳老,以前我都是用的Autodesk cad畫的呀!一條條線的畫出來,那個苦呀!哈哈哈。。。
! ?  J, J  w% U8 |% M2 w! f! Y- l1 B2 ]3 G1 X& w
好多年沒折騰了,現在回頭一看 我去都是清一色的3D設計了。。。
3 o& @  R# F" c
作者: m2006410    時間: 2020-12-29 19:16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19:18
[attach]513758[/attach]
0 B' c% h8 J6 r2 B; W4 t, u7 ~
* w3 I* M( E# f
/ o( D( N; C7 ?" @補一張,inventor 2021畫的。漲這樣子,默認渲染是不是沒那么好看呀!哈哈哈。: l0 B. N% ^7 D+ I
8 Q( I5 J1 E' y: [8 n
零件也畫差不多了,就是還沒裝配。裝配的那些約束不好使呀!' K) Z5 N+ m0 s# G- Y) B3 l

, H( }( B$ \& u7 j4 b
  ~7 E, S  A9 l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19:22
加肥貓devil 發表于 2020-12-29 19:084 }6 N. ?7 D8 M9 g
據同事說,他的solidworks 2015就能實現裝配時對著”A零件孔位“,給”B零件打孔“嗎?1 N0 g7 V9 T: Z$ `6 Y; @

$ ?! t" k9 O( i- F6 U* k這個是的,是異 ...
( ?4 r% O) Y* Z9 D% G1 U' g
哎!這個走在很前列呀!人家都是用的2015版本的。
  f- Q, i9 ?  F1 Z& O6 E; L) I我看中望軟件是2010就開始出3D了,最新的2021都還沒實現?;胤帕酥暗闹型辈ソ坛?,貌似說這個功能后面會加上去。即裝配下打的孔可以”繼承到零件上“,希望到時好用點吧,能用別的零件做參照。。! ~- q/ y0 T* L2 |8 }% a9 H7 S; x8 \( c, P

' x4 M. }; ^, I不解的是,inventor 2021居然也不能實現這個呢!我是操作姿勢不對嗎?4 j6 A  j0 B9 K5 _

9 P# `/ m/ j2 \1 w. b) {
8 |9 g/ W; t; f' Q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20-12-29 19:29
記得用SW2010時就有這個功能了。
作者: awolfbee    時間: 2020-12-29 19:40
裝配體中打孔很正常,最終將孔更新到零件上就可以了。建議使用SW2016,至少這種功能我在SW2016中用過。
作者: 一休小和尚S    時間: 2020-12-29 20:23
公司節約軟件成本就用中望!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20:45
一休小和尚S 發表于 2020-12-29 20:23, n" j; W9 I% N" d& x9 ?, J: \
公司節約軟件成本就用中望!
# L& D' V% U7 i) \' C% g
一家上市的臺資集團公司。7 g) W5 e7 @4 b7 K
其實,應該說中望的性價比還可以吧!) H8 L# p* @6 c, b0 i0 B" e
現在相比一樓我的問題更難受的是裝配零件時非常的卡(拖個零件都一晃晃的),應該是軟件優化不好。
/ C$ r. x: p7 w
作者: 風刃    時間: 2020-12-29 21:06
jone_jys 發表于 2020-12-29 19:22
% y. G; G# Q7 G哎!這個走在很前列呀!人家都是用的2015版本的。
# h3 x$ M& e$ s- Z# j: a我看中望軟件是2010就開始出3D了,最新的2021都還沒實 ...

, \( d; {7 u  a6 K3D設計如果不能這樣參考編輯模型,根本就沒法做自上而下的設計,不過SW里編輯多了經常會出現失去參考的情況,可能是使用技術還沒到家吧/ P6 j' ^. k0 H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21:13
風刃 發表于 2020-12-29 21:06* M$ B: x- i- u3 J9 g, J1 i
3D設計如果不能這樣參考編輯模型,根本就沒法做自上而下的設計,不過SW里編輯多了經常會出現失去參考的情 ...
( k* }% D4 H1 O% S1 y: ?1 N
就是的,比較苦悶。論壇里那些inventor的大神們不用參考某個零件給別的零件定義特征么?還是我沒找對地方呢?/ P& j. M# ~& h% A
“自底向上/ 自頂向下”,這倆種裝配設計模式,有完全使用某一種模式完成設計的么?我看好多都是在用二者配合設計的。
# L* g4 F+ V+ H6 B4 z
作者: 加肥貓devil    時間: 2020-12-29 21:48
jone_jys 發表于 2020-12-29 19:22: j8 h( x9 h8 P- `
哎!這個走在很前列呀!人家都是用的2015版本的。
" S% Q. y8 [5 m# m$ w我看中望軟件是2010就開始出3D了,最新的2021都還沒實 ...

: N/ C3 u8 n9 W' {4 |% I  NSW現在已經2021版本了。目前綜合評價2016比較好。2015我用了好幾年,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 H" Z8 E7 [0 _. n5 ~2 N5 n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29 22:37
加肥貓devil 發表于 2020-12-29 21:48
, ]! T" _3 q! }! ASW現在已經2021版本了。目前綜合評價2016比較好。2015我用了好幾年,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 \  G' Y8 A$ c) L; {0 U( C嗯。SW2021我私下裝上用了幾天,后來公司查盜版,只能放棄了。用回了中望。。。
4 P1 g8 X! q' W
) b0 e6 R5 h2 T0 U; d# S; j2 |, {/ @: t1 v* _

作者: 柴榮1917    時間: 2020-12-29 22:37
在裝配體環境下,你得先進入零件編輯模式,才能對這個零件特征編輯。3 u+ U0 Q+ o( o+ w
" `$ S8 L! d# x0 f, {1 `" F7 g
不進入零件編輯模式,直接在裝配體環境下做特征,這個特征只屬于裝配體環境。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30 08:17
柴榮1917 發表于 2020-12-29 22:37
# c3 ~6 y, f+ e5 I  b; `在裝配體環境下,你得先進入零件編輯模式,才能對這個零件特征編輯。
" ?& p  F8 |% c1 ?* E
) y' o% z5 q+ r+ [不進入零件編輯模式,直接在裝配體 ...
( _  c% x) w8 C& W/ z6 V  e
嗯。目前就只能這樣。這樣是不方便呀。。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0-12-30 09:00
飄渺工作室 發表于 2020-12-30 08:31
! U7 Y' f" t( G+ V. {8 N' S' E% Y# ]對軟件不太熟悉的時候就不用去做主觀對比評價

) u0 y& P2 U% ^; ?嗯。大佬說得是,虛心學習中。。。, e& H2 C* X7 |, Y$ u* X/ E; z

1 d0 z# Q4 [$ A' g4 t# [! Q2 O" \( O/ D4 `" P
應該說是一丟丟“對比體會,并沒有說誰的好壞哈。, l  q0 }4 ^0 w+ K; s2 Y3 ~

作者: 順子93    時間: 2020-12-30 10:37
加肥貓devil 發表于 2020-12-29 19:08* H1 M' ~& I: F
據同事說,他的solidworks 2015就能實現裝配時對著”A零件孔位“,給”B零件打孔“嗎?
4 H1 Q, @5 A9 c, O" I1 ^
' ?! H+ H" C1 [  x& l  ^2 R這個是的,是異 ...
( I9 n. J: R) Y( M- ^
在裝配體打孔,如果孔位用的約束是重合約束,當你打孔的零件位置移動之后,孔位是不會變化的。# a2 Y; a" `& l0 i

作者: 默笑滄海    時間: 2020-12-30 10:44
有一個問題是solidworks有很多的插件可以使用,而中望3D插件要少得多
作者: 加肥貓devil    時間: 2020-12-30 10:45
順子93 發表于 2020-12-30 10:37
9 U, B6 Y: @: G在裝配體打孔,如果孔位用的約束是重合約束,當你打孔的零件位置移動之后,孔位是不會變化的。
! D+ R% P# t& [  b: o+ s" S
我是在裝配體編輯零件打孔,不是在裝配體上直接打孔。
9 Y  o/ o2 T: q9 ~不過這種方法我現在也在慎重使用了,因為經常會出現借用的情況,一旦借用,就可能因此發生報警。比較麻煩。
4 x3 w# o5 }6 Z) [  F
作者: 遠祥    時間: 2020-12-30 14:51
總裝圖里面是不能給子零件做數模修改的,要想改只能進入到子部件里面!
作者: 順子93    時間: 2020-12-30 15:47
加肥貓devil 發表于 2020-12-30 10:45! C. l3 F9 Y7 a' t! W
我是在裝配體編輯零件打孔,不是在裝配體上直接打孔。: N4 {5 K, |( S0 c
不過這種方法我現在也在慎重使用了,因為經常會出 ...

+ G" H( R( f# r- T) d. ?; U' g是在裝配體模式下編輯零件打孔的情況下。改名之后參考同樣也會丟失的。
作者: 加肥貓devil    時間: 2020-12-30 16:50
順子93 發表于 2020-12-30 15:47
2 S- |9 G* N) S是在裝配體模式下編輯零件打孔的情況下。改名之后參考同樣也會丟失的。
% P8 s5 d! e2 p+ r
嗯,改名是肯定會丟失參考的5 M0 T8 j9 y8 e5 P8 E

作者: 實業誤國    時間: 2021-1-2 22:00
jone_jys 發表于 2020-12-29 19:18; o0 l! I1 t( J" r7 l
補一張,inventor 2021畫的。漲這樣子,默認渲染是不是沒那么好看呀!哈哈哈。2 s* m' ^, l8 D) T. v. d  h3 A9 p
( b4 v) K( j/ t1 F3 `' c- k2 s
零件也畫差不多了 ...

3 K6 y& `5 f6 ?  r9 v3 K2 Q- K' h- s4 sinventor 早就可以在裝配環境編輯零件如根據這個零件孔位給另一零件打孔或其它任意操作。叫自適應裝配。這樣設計的彈簧是可以伸縮的。0幾年的版本就有了這個功能。
4 |* c, A5 F9 Y# K/ U
作者: 無敵小蔣    時間: 2021-1-3 12:51
公司買了多套SolidWorks可以如果換中望有便宜嗎?中望一套三維要多少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1-1-3 21:54
無敵小蔣 發表于 2021-1-3 12:51( x: F$ k0 X) h3 J9 o' W( t
公司買了多套SolidWorks可以如果換中望有便宜嗎?中望一套三維要多少

! R' }: x0 a7 W! O2 W你們公司有錢!中望肯定要便宜些,具體多少我還沒問呢。4 |, b# f; B/ |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1-1-3 21:55
實業誤國 發表于 2021-1-2 22:00
0 @( {; A! d( U* e% qinventor 早就可以在裝配環境編輯零件如根據這個零件孔位給另一零件打孔或其它任意操作。叫自適應裝配。 ...

+ S2 b" i. y4 v' m/ W, b$ K7 w還有這種操作?我用的2021真沒找到這個功能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J+ w# a, x6 v+ z

作者: 實業誤國    時間: 2021-1-4 18:26
jone_jys 發表于 2021-1-3 21:55, y- B* W% d. `7 E1 q
還有這種操作?我用的2021真沒找到這個功能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 x2 j3 q1 V5 u  K8 o. e
基準孔位置或大小改變,自適應的孔也跟著改變!
$ P& V9 V9 q2 T* }7 t
作者: Cavalier_Ricky    時間: 2021-1-5 02:55
樓主的問題:
" }* |6 T8 _2 H- U6 T: \
  \2 a' x0 c9 X; X5 N1) 在于能不能區別機械制造行業里“組裝后打孔”和“組裝前打孔”。
% G7 y6 q- _- h& s. Q% T; ?  J9 S  C; E( u- z( m* E
2) 評價別人,同時也是在評價自己!你這些天說的都不過是極其簡單的基本操作,一個基本功能按鈕,沉下心來琢磨她十多分鐘,就完了的事兒啊。。。
+ g3 A/ f4 `* e! K/ w- O2 G
4 _: d( m; `" A0 U4 A3) 陳老師說的“基于多實體模型做設計”,這個思路,才是你應該花時間去學習的軟件操作和機械設計的能力和習慣。  ^0 x0 d5 [7 t5 `$ G+ s4 j, O

1 ^# t: F) L8 ?8 @# N: R( R! l自適應,已經六七年前就丟棄不用了。# P, t3 Y  a+ v

9 l& p! z8 I+ ^0 E6 }+ I/ x6 F我的一切設計,全是從多實體零件開始的。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也低,部件環境中的組裝工作也會大大減少。。。好處,多了去了。
- ?0 L4 U3 ^; T9 n9 R% U2 ~' g
3 J$ D1 n# J4 ?( h養成習慣去“享受痛苦的學習過程”吧。
0 a, R' x$ T. M
/ {- D( R" W7 e$ x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或事兒,才會牢靠。
作者: 柴榮1917    時間: 2021-1-6 09:38
Cavalier_Ricky 發表于 2021-1-5 02:55, t( S+ R" p3 ?
樓主的問題:# U% B- Y. B2 \
/ A3 z. Z2 z: L3 M
1) 在于能不能區別機械制造行業里“組裝后打孔”和“組裝前打孔”。
+ O/ D5 b( u. R# @* C
請問您采用多實體方法進行設計時,如何處理零部件分級的問題?& e1 I6 n  W# W: n" b( |
9 T: e; X6 B. I8 [/ V* a* y
比如一臺設備的上千個零件,其中的一個功能模塊做成一個多實體。這種層級大小如何掌握?
; K  @- F4 y1 S6 d* m3 v% x) N( Q1 F( M* z) |# x
多個功能模塊之間,又是如何進行管理的?( h7 _% ]& r5 p% b7 n

作者: Cavalier_Ricky    時間: 2021-1-6 17:31
柴榮1917 發表于 2021-1-6 09:38; o2 {! U+ S2 q
請問您采用多實體方法進行設計時,如何處理零部件分級的問題?+ Y' ~# \" m( }" ^, g9 I
, V- {  p/ ]4 ?5 R5 {1 w( }
比如一臺設備的上千個零件,其中的一個 ...

/ l. d4 M: n+ Y  r; X如果是復雜點的設備,我都是一個大單元一個多實體。
. ^8 y) y3 D$ q! O1 i* q+ ^( o3 _0 [" j# C6 b2 z! p
當然,一個大單元里也會有很多功能模塊組件,那,從多實體零件里拉出去生成部件時,選擇性地拉出去就完了。8 e/ H7 D' `$ N4 e, Y$ B
9 h. T( k2 W0 d8 U' j1 k
另外,每個功能模塊,起碼還要分成相對靜止組件和動的組件。! o/ M- j* `; A" L
2 T; P1 T, O7 @" ]
玩兒多實體零件,要多練練機構布局草圖。
) P" p/ [! U( Z- ?' a
作者: xshaoqian    時間: 2021-1-6 17:33
柴榮1917 發表于 2021-1-6 09:38% U4 F, u0 [" a4 B, f
請問您采用多實體方法進行設計時,如何處理零部件分級的問題?6 v& e5 _3 l4 @& c$ z( s, U
4 R3 P* {) e; s: _* X5 |8 }
比如一臺設備的上千個零件,其中的一個 ...
. Y( F  R1 E4 ~" [: W
多實體和衍生不沖突也不重復,對于小部件可用多實體來設計,以控制部件內部各零件間的參數關系。對于部件間,可用衍生來進行部件間相互關系的關聯。設計過程不要追求過程簡捷,追求的是過程清晰。有時一步能做到的事,分成兩步做,在設計層面上是好事。& L2 X2 y1 q. D0 _5 A" G8 ]7 ]

作者: 陳伯雄    時間: 2021-1-7 12:01
xshaoqian 發表于 2021-1-6 17:33( \- ?2 ?' |$ W: K* h2 ^
多實體和衍生不沖突也不重復,對于小部件可用多實體來設計,以控制部件內部各零件間的參數關系。對于部件 ...

0 P* L( G$ \/ ^& Q- K/ }* y多實體和衍生不沖突也不重復?【其實,多實體本就是衍生,由程序設計來實現一些數據關聯選擇和交互自動化?!?font class="jammer">$ v8 H1 f+ a' M, |, F3 H


作者: 1canyouzeng1    時間: 2021-1-7 17:06
在Inventor部件裝配中有一個叫“設計”的可以基于一塊板上的孔在另一塊板上打光孔、螺紋孔、沉頭孔,并裝上螺釘、螺母、墊片……
作者: jone_jys    時間: 2021-1-9 08:52
Cavalier_Ricky 發表于 2021-1-5 02:55
5 I6 y4 X. c& n  l1 \: ~! D* ]樓主的問題:  M! l4 k' L. H
# W- Y9 h& l/ }& S; I' w. E: x
1) 在于能不能區別機械制造行業里“組裝后打孔”和“組裝前打孔”。

/ w8 i3 e! e' D- a3 c非常感謝”前輩“的經驗分享!! ]( s8 y9 c' v$ f
% q5 F4 y/ M; a
引號起來,是因為論年齡我估計算是前輩了,哈哈哈;論經驗,你們絕對是前輩級的大佬級了,細心鉆研學習中。。。。, e1 o1 f5 ~# `  F) e; [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