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美國71年反壟斷:摁住3個巨頭,收獲3波創新浪潮 [打印本頁]

作者: 張麻子    時間: 2020-12-5 15:25
標題: 美國71年反壟斷:摁住3個巨頭,收獲3波創新浪潮
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20-12-5 15:28 編輯

10月21日,美國司法部和11個州對谷歌提起訴訟,指控硅谷這家科技巨頭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打擊競爭對手,違反了公平競爭法。同時,針對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等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也在發酵中。

如果對美國反壟斷歷史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上一場反壟斷風暴卷沙揚塵已經是22年前的事了,當時全球最大的操作系統公司微軟被送上了審判席。

71年來,盡管反壟斷在美國爭議不斷,但有一點卻毋庸置疑,給科技巨頭們戴上鐐銬后,美國確實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產業創新浪潮。


1/ “貝爾章魚”變“貝爾大媽”

1949年,也就是晶體管被發明不到一年,美國電信巨頭AT&T被司法部盯上了。司法部長托馬斯·克拉克提起反壟斷訴訟,理由是AT&T依靠市場壟斷抬高了電話費,侵犯了消費者利益,因此要求拆分AT&T

AT&T的總裁勒羅伊·威爾遜一時感到壓力山大。早在40多年前,時任總裁西奧多·韋爾就未雨綢繆,為公司制定了“技術的貝爾”戰略,以此提升公司形象,以便讓AT&T擺脫壟斷的惡名。但40多年過去,AT&T依然戴著壟斷的帽子,還獲得綽號“貝爾章魚”。
這個“貝爾章魚”和制作鐵板燒的章魚是兩回事,意思是貪婪、邪惡,和美食中的Q彈完全不沾邊,反映了當時普通美國人對AT&T壟斷電話市場的深惡痛絕。


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形象就是章魚

如果司法部的壟斷指控成立,AT&T將被肢解,不僅貝爾帝國將轟然倒塌,還會影響貝爾實驗室的未來走向。畢竟沒有AT&T每年持續大量輸血,實驗室一天都撐不下去。為求自保,貝爾實驗室和AT&T的高層主管們最終達成一致,通過開放晶體管專利許可授權,換取拿掉套在公司脖子上的反壟斷絞索

晶體管專利屬于AT&T壓箱底級別的核心資產,1948年5月初(晶體管發明不到1年),貝爾實驗室將晶體管確定為機密技術,每個了解它的人都收到一份長長的保密協議。貝爾實驗室還給晶體管以及相關工作取了一個代號“表面態現象”,以便掩人耳目,足見這項專利的核心地位。貝爾實驗室的老板默文·凱利認為晶體管將是一項改變世界的發明,他在1951年對AT&T的眾多經理人演講時說:“這(晶體管)是電信領域新時代的開端,誰也沒有遠見能夠預計其規模大小。”


1956年,貝爾實驗室正式對外開放晶體管專利授權,美國公司可免費獲得,國外的公司只要花2.5萬美元。專利授權放開后,AT&T還承諾不制造晶體管,等于完全退出了這一領域的競爭,于是IBM、德州儀器(TI)、雷神、RCA和飛歌(Philco)等公司蜂擁而至半導體時代正式開啟,隨后全球最具活力的創新之地硅谷出現,信息時代翻開篇章。


如果沒有反壟斷壓力,AT&T必定會抱緊晶體管專利不放,信息時代可能會晚來幾十年。“懂事”的AT&T果然贏得了美國司法部的好感,壟斷指控被撤回。后來,“貝爾章魚”的人設逐漸變成“貝爾大媽”,甚至獲得“孤兒寡母公司”稱號,意思是如果哪個美國人無依無靠,那么可以買入AT&T的股票,它每季度都有穩定的股票分紅,讓無依無靠的孤兒寡母也能獲得經濟上的依靠。


2/ PC為何吃百家飯
現在很多人感覺不到IBM的存在,但在1980年代,IBM是一個巨無霸公司,尤其1970年代,一直是大型電腦主機市場霸主,其S/360、S/370型電腦橫掃企業級市場。






1981年8月12日在信息科技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IBM發布個人電腦IBM/PC。這是一款被稱為微型機產業的巨人,由IBM在1979年8月組建的12人團隊研制,項目是在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附近一座不顯眼的大褸秘密進行的。這沒什么好大書特書的,因為IBM的脾氣就是保密措施嚴格,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有一拼,對新產品的研發實行嚴格的封鎖政策,甚至公司內部的一般職工也無法知道機器的全部技術細節。


更重要的是,多年以來,IBM一直獨攬研制、生產和銷售的大權,創辦的分公司或其他企業絕對保持百分之百的投資,以排除外人的干預。看起來,嚴格保密的IBM/PC也會成為IBM的獨食。

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IBM/PC發布僅兩個月,IBM宣布把新產品的硬件和軟件技術標準完全公開,于是市場上出現大批IBM/PC兼容機。“吃百家飯”的技術大開放政策,加上IBM的威信和實力,個人電腦(PC)大獲成功。


前面已經說過,IBM喜歡在市場上吃獨一份兒,但為何在IBM/PC上,卻愿意和其他廠商分享呢?IBM當然不是公益心爆棚,而是被反壟斷的大棒打怕了


早在1967年秋,IBM就接到反壟斷調查通知,兩年后在紐約州南部地區聯邦地方法庭開庭,世界反壟斷法史上規模空前的訴訟大戲正式上演。其中,僅控制數據公司提起的反壟斷訴訟,資料最多就達1億2千萬頁精選出的文件重達87噸。在整個訴訟過程中,IBM調集了1000多名法律專家,證人多達400余人。


從開庭時算起,針對IBM的反壟斷訴訟持續了13年時間,直到1982年才得以終結。盡管反壟斷訴訟是一場馬拉松,但IBM在一開跑時,就策略性地服軟。被司法部起訴5個月后,IBM宣布一項重大舉措,把向用戶捆綁式銷售軟件和服務的模式,改為分別計價銷售,史稱“價格分離”。“價格分離”明顯是IBM在向司法部示好,因為捆綁式銷售正是其指控IBM壟斷的理由之一


隨著反壟斷訴訟大戰向縱深推進,IBM又改變過去軟硬件生態閉環的做法。由于S/360、S/370等大型電腦主機
產品是公司的利潤支柱,IBM還沒傻到讓肥水外流,于是選擇開放公司政治斗爭的產物IBM/PC,CPU采購自英特爾,操作系統由微軟編寫,同時開放軟硬件技術標準,允許中小企業制造IBM/PC兼容機。后來,IBM/PC消失了,但IBM/PC的兼容機(我們今天熟知的Windows電腦)卻進入千家萬戶,成就了微軟和英特爾,順帶使戴爾、康柏(后被惠普兼并)、聯想等廠商,從中小企業成長為行業領頭羊,一個全新的個人電腦時代降臨,硅谷也隨之進入2.0時代。

3/ 摁住巨頭的收獲

美國反壟斷法《謝爾曼法案》自1890年頒布實施后,到現在已有130年,期間涌現無數反壟斷訴訟,但影響最深遠的要數針對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反壟斷,這其中又以對AT&T、IBM和微軟的反壟斷最為突出

從消費者的視角看,壟斷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同樣的服務,價格畸高。在AT&T壟斷北美電話市場后,1892年從紐約到芝加哥的通話費是1分鐘2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00美元。23年后也就是1915年,從紐約到舊金山的電話費仍高達1分鐘7美元。如此高昂的電話費,煲電話粥是不可能的。


上述話費定價隱含多少利潤呢?2002年,當國際長途電話費降到平均1分鐘30美分時,AT&T仍然有10美分的毛利潤,所以可以想象在被指控壟斷前,公司攫取的暴利有多驚人。


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資金,而且風險很高,這種高投入、高風險得到的收益,往往不如壟斷來得輕松,甚至創新會打破壟斷,所以大公司為了維護壟斷利益,常常將創新棄之如敝履。IBM前董事長、CEO路易斯·郭士納(Louis V.Gerstner)在上世紀90年代加盟這家公司時,驚訝地發現,關系數據庫、網絡硬件、網絡軟件、UNIX處理器以及其他更多的成果,都是在IBM的實驗室中研制出來的,但就是進不了市場。很快,他找到了答案,原來一旦新技術商業化,就意味著要拆IBM的S型大型主機產品的臺,而這個市場恰恰被IBM壟斷,為了維護壟斷利潤,IBM寧肯雪藏新技術,也不愿將它商業化。壟斷巨頭缺少創新的動力,還會想方設法扼殺別人的創新,將其據為己有。網景公司于1994年發布瀏覽器,震驚市場,搞得微軟措手不及,因為Windows 95沒有配備內置的上網方式。微軟于是從小公司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購買了授權,推出IE瀏覽器,通過提供免費下載、操作系統捆綁IE瀏覽器的服務,削弱網景公司的商業模式,同時威脅試圖在Windows系統中將網景瀏覽器設置為默認瀏覽器的用戶。微軟的內部郵件透露,公司的計劃就是要“切斷網景的空氣供給。”


最終網景被打垮,瀏覽器這一創新產品的果實也被微軟攫取。


不過,網景悲壯的失敗引發了針對微軟的壟斷指控。1998年至1999年,微軟站到了被告席上,受到法庭嚴厲斥責,法院的判決認為,微軟利用其Windows系統的壟斷地位,試圖獲得對其他領域的支配地位,是違法行為。
反壟斷審判對微軟產生了巨大沖擊,一方面,很難再吸引到最優秀的程序員,因為大家認為給微軟工作就是缺乏道德底線,另一方面,微軟內部也開始反省自己的“強盜行為”,直接導致它在與谷歌的搜索大戰中,不敢把對網景瀏覽器的套路用到谷歌搜索引擎身上。谷歌度過了最危險的成長階段,趕上互聯網開始繁榮的風口,很快成長為互聯網巨頭,硅谷也迎來3.0時代。


4/ 美國式反壟斷看點

需要明確的是,美國反壟斷反的不是市場壟斷。實際上,在美國,占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并不違法,而且也不一定招致懲罰,微軟壟斷了桌面操作系統和文字辦公市場,谷歌壟斷互聯網搜索市場,英特爾壟斷X86 CPU市場,Adobe壟斷數字圖像處理市場,它們都好好的賺錢賺到現在。

那么,美國反壟斷反的是什么呢?如果巨頭公司利用自身在某一領域的壟斷地位,實施在另一領域的壟斷行為,這種行為就會受到壟斷指控。從AT&T、IBM、微軟、英特爾等受到的壟斷指控來看,莫不如此。


而且和歐盟的真金白銀罰款不同(對微軟開出16.8億歐元罰單,英特爾的則是10.6億歐元,谷歌的罰單更是高達82.3億歐元),美國的反壟斷大棒往往是高舉輕打,如果被指控壟斷的巨頭能及時認慫服軟,再加上一定的交換條件,大棒就不會砸到頭上。前面提到的巨頭,除AT&T外,均安全著陸就是明證。


說到底,美國的反壟斷不是要打死巨頭,或割巨頭的肉,而是摁住巨頭,給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的機會。所以,每次反壟斷之后,往往會有一波創新浪潮。這次針對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巨頭的反壟斷,說白了,也是美國期待能反出下一波創新浪潮,收獲下一個蘋果、谷歌、亞馬遜式的巨頭,甩開競爭對手。所以,這一波反壟斷的大戲,真正的看點不在壟斷指控本身,而是那一波創新浪潮是否會來,以及什么時候會來。(魔鐵的世界)





作者: 重慶森林1122    時間: 2020-12-5 17:11
這個觀點只能針對本國企業。對他國設限。
作者: 譬如朝露    時間: 2020-12-5 18:04
老美在他家反壟斷,跟咱天朝啥關系?充其量他不滿時限制下天朝征戰美利堅的中資企業而已
作者: gaxisjtu    時間: 2020-12-5 21:33
為啥中國沒有反壟斷法呢
作者: 王宏安75    時間: 2020-12-6 14:03
中國當然沒法搞了,國營大企業沒有極速擴張的能力
作者: 遠祥    時間: 2020-12-6 16:43
希望美國換了總統后,能消停一段時間!
作者: caiyongjun    時間: 2021-1-7 09:16
gaxisjtu 發表于 2020-12-5 21:33
為啥中國沒有反壟斷法呢

有的,就是沒用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