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中的堅冰,最早在網上用到這個名字,是在04年的時候。當時需要學外語口語,口語課老師是一個英國老太太,名叫ainita。從人生的道路上說,我應該感謝這位老太太,她以持之以恒的耐心,終于打破了我對英語口語的最后一道心理障礙。我不記得當時自己的口語有多差了,反正是對著鏡子,我都能緊張的大腦一片空白,對我人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的除家人以外的人不多,她算一個。
當時上口語課,布置的第一道作業題就是給自己取個英文名字。我當時已經讀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精神分析引論。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最后把書都看的卷頁了,才慢慢的放下。也許是社會主義特色的心理學看得多了,覺得有些扯淡,所以才覺得這本書的好來,一遍又一遍的看,當時一直佩服他,所以取英文名字,便想以之命名,當時這個家伙是個德國佬,所以就取了一個音相近的名字,frazil,看上他,也是因為他的中文意思,我與詞典中的解釋不同,稱之“激流中的堅冰”。
任何事情都是有來龍去脈的,這是我到南京之后學到的一句很有用的話,他遠比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顯得客觀公正。人世間的事,但憑能夠靠努力改變的,便不是什么大事,很不好意思,我很多時候相信命運,很可笑的是,我卻又不向命運低頭。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吧,我用了這個英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