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信息的加工處理看。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超越企業、行業、地區,為全社會,乃至為全世界服務的專業性的信息中心、信息公司、情報中心等。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已高度社會化。80年代初,美國專業性信息服務公司營業額已達300億美元,80年代末達到100億美元,現在已約萬億美元。
(2)信息產業支柱化
從產業結構看,發達國家第以上,其中三產業比重均占信息產業又是第三產業的主導,成為經濟上的主導產業。
從經濟增長因素看,發達國家依靠科技進步等信息知識類因素而新增的國民收入,比例越來越高,一些國家達到并已超過50%。信息已名副其實地成為理想的資源、財富、生產要素。
從勞動力結構看,運用知識、信息的智力勞動者,有的發達國家已超過或遠遠超過體力勞動者,美國在80年代兩者人數之比已達52%(智勞):34%(體勞)。據專家估計,到下一個世紀從事體力的勞動者將會下降到10%的比例。
(3)信息系統裝備現代化、網絡化
其主要裝備中,計算機更新最快。大容量、小體積、多功能、快速度、高質量是更新的特點和標志。信息轉輸,尤其是通訊設備準確、高效、快速、配套齊全,形成信息傳輸高速公路。硬件設備與相應的軟件更加匹配、協調,最終形成全球高效的信息網絡。
(4)信息系統標準化
為了地區、行業、國家乃至全球能實現統一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硬件、軟件的標準化是先決條件。以信息發達國家為先行,在技術規范、硬件裝備、軟件系統、信息系統結構等等方面,正從行業全面標準化、國家范圍的標準化,走向全球范圍的標準化。而我國在信息系統標準化的認識和行動上與世界差距很大,這將付出巨大代價。文章由http://www.fengdejixie.cn/首發于機械社區,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