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就是物質生產的活動,這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從原材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隨著物質流流動的每個環節,物質流的內在形式卻在發生本質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從事生產的人使用生產工具作用物質而產生的。人的能動作用使物質從原料的初級形態到產品的高級形態變化,這一變化伴隨著物質流的流通的整個過程,而人的作用是物質流流動的動力。
人的作用使物質產生變化和流動,而物質經歷的變化過程所呈現出的狀態差異,又以不同的信息形態作用于人,以調整人作用物質的行為,達到人預定所期望的物質改變的目的。這種作用于人而使人調整行為的信息流正與人作用物質的物質流的方向是一個相逆的過程。信息流的作用使人的作用更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是人行為的原動力。
物質人人信,這構成一個封閉的環息,我們稱其為反饋環。其中一個半環是由物流構成,另一個半環是由信息流構成。
如果這一閉環不全,缺少信息流作用的半環,人作用物質就缺少目的性,原材料就不可能加工成人所需要的產品。這一現象可從某些癡呆兒童制作手工勞作時的行為得到啟迪。如果缺少物質流這半環,那人的生產和經濟活動就不復存在。
信息流依存于物質流而存在,是物質流流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必然現象,物質流流動的變化是信息流反饋作用于人,使人具有改變客觀世界目的性的必然結果。依存關系的雙方在經濟活動中均以對方為其存在的前提,這就是信息流和物質流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而它們的作用方向正好相逆而構成一個封閉的反饋環。
這種生產過程中的反饋環決定生產活動的規律。
在產品交換的商品流通過程中,物質在流通過程僅管內在形態沒發生變化,但作為商品的產品在交換的過程中價值卻發生了轉移,它與生產中的流通不同,商品的所有權從一方到另一方發生了轉移,而在其物質流通中所有權卻未發生變化。因此,作為商品的產品在流通中具有了商品變化的社會屬性,這種流通過程中商品的社會屬性是人作用的結果。這種作用不是個體人單個作用的效應,而是作為整體社會效應的作用結果。從這一觀點出發,物質流和信息流仍然具有封閉作用的反饋環的特性,但它同時又具有交換雙方的買方和賣方交叉反饋環共同作用的特性,這一特性決定了商品流通中經濟現象的客觀規律。
從這一規律可得出有實際意義的判斷:
在地下經濟或非法交易的活動中,無論是商品或物質流是不可能在表面上被察覺的,但從出現相互異常關系所發出的信息流信號中可以間接察知可能存在有相反方向流動的物質流和商品流來,由此可間接察知可能有不正當的商業行為發生。文章由http://www.fengdejixie.cn首發于機械社區,轉載請保留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