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文明飛快發展,精神文明卻急劇退步。導致我們80后90后都很浮躁。很多時候,大家衡量成功的標尺,就是權與錢。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有多少人還能為國之崛起而讀書? 更多的時候是獲得一塊夠硬的敲門磚,希望用它獲得一份好工作。 這是我最近找工作最深切的體會。
我今年本科大四,學的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目前正在找工作。看了一些招聘信息和薪資待遇,感覺前途渺茫。我想面對這號稱是“就業率第一,薪資倒數第一的機械行業”,恐怕很多學機械的大學生都感覺渺茫吧。跟班里很多同學交流過工作的事情,大多數的同學都決定做銷售或者管理,很少有像我樣,決定做技術的。面對高房價,飛漲的物資,結婚的壓力,愛好興趣夢想都退后,只有高薪才是王道。
于是,有的人決定考公務員;有的人決定考研,或是考本行業的,繼續深造,或者跨考經濟和管理類的,重新定位。更有找關系,決定考取食品專業的(食品專業有關系人透題),只求混得研究生文憑。剩下準備就業的,也沒幾個愿意玩技術了。跟早一兩年就業的四五個學長們也交流過,當初玩技術的,也轉了管理或者銷售,當初選銷售的,現在也在吹噓混的不錯。我也開始猶豫自己的堅持是否正確。想到以后自己的年薪可能只有三四萬,不夠買個房角,而自己親哥現在銷售汽車,畢業兩年,年薪就達10萬以上,我還是堅持玩技術,但內心也有浮躁與懷疑,我不知道自己這條路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