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 6|
我們都知道,法國和德國是歷史上的宿敵。拿破侖的鐵蹄下,普魯士人根本不是對手;俾斯麥的光榮和夢想,毀壞了法皇拿破侖三世的一世英名;一戰,英法聯軍抗擊德國,法國損失慘重;二戰,法國迅速潰敗,當年作戰英勇的貝當元帥帶頭當了“法奸”。
歷史的一對宿敵,誰也消滅不了對方,誰也不服對方,法德之間的恩怨情仇,和中日之間的復雜糾葛,有得一拼。
就是這么一對宿敵,二戰后攜起手來,聯合其他國家,締造了歐盟的神話。可以說,沒有法國和德國之間的親密合作,絕不會有今天的歐盟。
法德和解始于1962年7月8日,法國總統戴高樂和德國總理阿登納在蘭斯大教堂前的廣場上簽署了《法德和解條約》,然后緊緊擁抱在一起。此后,兩國經濟上緊密合作,作為火車頭拉動了歐洲的合作,在文化、藝術等各層面也展開了交流。
法德之間,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青年交流。高中孩子,放假后進行“互換”,法國孩子到德國人家里居住,德國孩子到法國人家里,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對方的文化和習俗。法德之間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交流項目都有,促進了雙方的了解和溝通。
法德之間還合作編寫教科書。法德合編的第一套歷史教科書的第一冊2006年出版,時任法國教育部長吉勒·德羅賓說:“沒有什么會一成不變,敵對狀態不會無休無止地持續下去,人民會撰寫新的歷史篇章。”
這套書由法德歷史學家共同編撰,用法德兩種語言出版,把法語和德語中的“歷史”這個單詞用一個連字符連在一起,在兩國高中使用。
經濟上親密合作,政治上締造歐盟,文化歷史方面增進了解,人員方面從孩子起進行交流,這種多層次的溝通,確保了法德關系能跳過歷史的障礙,平緩行進。
當然,這個過程有起伏,隨著不同黨派的執政,會有些微調,甚至還會有些爭吵;法德兩國民眾之間,也不是完全的喜歡對方,也都是愛講對方的笑話。不過,這沒關系,在合作、溝通、理解的大框架下,兩國的關系史穩健的、理性的。
不信,你到法國或德國的大街上,隨便找個人問問,是不是擔心法德之間會爆發戰爭,如果碰到的都是正常人,肯定沒人有這份擔心。因為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戰爭完全是對雙方都有害,沒人會愚蠢地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矛盾。
最近,國內某報報道說,39%的法國人認為,德法關系比以前糟糕,而持相同看法的德國人有14%。德國Onvista網站認為,德國和法國正在進行一段不快樂的戀愛。
看到這種報道,不要妄加斷言說德法關系也不好,對此需要有一個起碼的判斷。法國和德國之間的不快樂,就像兄弟之間發生爭吵,吵過會回歸理性,依舊是哥兒倆好。也就是說,這是在良好狀態下的小起伏,完全是正常的,不吵架的夫妻和不吵架的兩個國家一樣,都是不可想象的。
為什么法國和德國可以做到的,中日做不到?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是西方人的理性思維東方人不具備?是德國人反思歷史、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疑惑是其他原因?在此,我不想說出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預設的答案。
點評:
中日關系的本質是大陸執政黨為了執政利益而玩的政治博弈,拿老百姓當棋子而已,要論違背歷史事實的教科書,大陸出版的初中高中歷史教材有多少是違背歷史事實的;要論紀念國家英雄烈士,日本只能讓中國汗顏;要論死不認錯,一句不能否定前三十年就夠了,更別提反思文革了;要論透明監督,中國比日本差多了;要論科技實力,日本甩中國十條大街;要論食品安全,中國領導人都應該回家賣紅薯;要論公德素養,中國人到哪,哪有中文提醒。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6 15:22 , Processed in 0.0515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