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注冊會員 登錄
機械社區 返回首頁

掃街的個人空間 http://www.ytsybjq.com/?333998 [收藏] [復制] [分享] [RSS]

日志

這才是勵志——卵巢癌醫生張海鵬到作家馮唐的蛻變

已有 1266 次閱讀2011-12-31 11:29 | 商學院, 醫生, 黃埔軍校, 卵巢癌, 制造廠

 12年前,27歲的醫學博士張海鵬充滿挫敗感。他從在協和醫科大學讀大五時開始做科研實習,主攻卵巢癌。這種病癥術后生存率低,三年下來,60多個病人死了一大半。多年以后,每當被人盤問為什么改行時,這是他的標準答案。
  挫敗感的另一個來源,是已經可以預計到,未來醫生生涯的清苦。那是1990年代,“下海”、“全民經商”是那個時代的關鍵詞,大他幾歲的哥哥們已經靠著倒賣各類商品一時暴富。    
張海鵬家境普通。他的父母都是北京汽車制造廠的普通技術員,靠幾百塊死工資養大3個孩子。他家的房子不帶廁所,他在大學食堂吃飯時會掙扎說要不要打肉菜,兜里的錢沒超過過200塊。他想讓老媽住上帶廁所的房子,想在請姑娘吃飯時點得起四菜一湯。他讀過黃埔軍校的舅舅建議說:亂世從軍,寧世從商—世道安穩時,靠從商過上舒坦日子、取得世俗意義上成功的幾率比較大。
  張海鵬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喜歡商科,但他知道舅舅說的沒錯。并且醫科“太死板”,自己肯定不喜歡。他也打聽過,商學院畢業后年薪能拿小十萬美金,美國商學院也愿意招他這種沒有商科和工作經歷、一張白紙式的人。他掂量掂量了自己,覺得自己頭腦清楚、做事妥帖,讀商科,畢業后混進醫藥企業應該沒問題。
  他考了托福和GMAT,托福滿分,GMAT 750。申請了3所商學院:全美排名第一的沃頓(Wharton)、排名前十的杜克(Duke)、排名二十的埃默里(Emory)。三家都發來 OAffer,他選了Emory,那里可以免去他所有學費。
  2000年,張海鵬MBA畢業。運氣不錯,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的膨脹期,以往只在前五名商學院招人的麥肯錫當年擴大了招收范圍,也上Emory這種排20來名的商學院招人。張海鵬的五輪麥肯錫面試進行得很順暢。
 當年Emory有180個畢業生,麥肯錫錄用了不到5人。
2008年時,張海鵬名片上的職銜已經變為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麥肯錫能升到這個職位的人本來就只有大約一成,張海鵬又只累計花了6年時間,比一般人還要快一兩年。
    麥肯錫的工作多少有點像特種兵。它依靠為企業解決管理上的難題收費,而它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在短時間內做足夠多訪談,搜集足夠多數據,做大量分析,來找出結論。
  張海鵬覺得自己沒選錯—他喜歡這份工作。頭一兩年當咨詢顧問時,他時常要做一些例如“中國大型企業怎樣管理資金”、“中國大型行業改革開放后的主要趨勢”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分析。不過,越是上不了手的分析,他越想找出上手的辦法—“可能是天生喜歡”。
  但這份工作也足夠忙。像所有麥肯錫人一樣,作咨詢顧問的頭一年里,張海鵬每周工作90小時,沒在晚上兩點前睡過,忙得上廁所時也要同時回短信。領著他做項目、開辦了麥肯錫中國辦公室的那位資深導師則不同:他語速不徐不急,常年一副沒什么大不了的樣子,一身腱子肉,高爾夫常年維持在80桿以下的水平,“可能是麥肯錫最懶的人之一。”
  “懶人”這個標簽之后也成功地被貼到張海鵬身上。當他干了一年多升為初級項目經理后,他已經可以保證每天都在晚上一點前睡,早上七八點起。而包括徐海在內的絕大多數麥肯錫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周末補覺,沒有多余時間。
    直到2003年在飛機上遇到當時招商局國際的CEO,對方此后邀請他加盟時,張海鵬還沒動過跳槽的念頭。他已經以正常的升遷速度成長為一名稱職的項目經理。他不僅善于派活兒,也能考慮組員的利益,給予指點幫助成長;他每天和每周回顧項目進展情況,能夠控制進度準時交貨。他以三四個月一個的速度在3年內干了小十個項目,覺得頗有樂趣、見識大長。指點江山的感覺很不錯,只是,他從未真正在企業工作過。考慮了幾個月后,張海鵬決定去招商局,除了薪水職位不錯外,主要是因為“想有更多經歷”。一年多后,招聘自己的CEO離職了,張海鵬也隨之離開招商局,回到麥肯錫。2006年底,當他按正常速度升為資深項目經理,開始更多地接觸客戶高層時,招商局經歷帶來的好處很快顯現出來。
  5年前張海鵬已經很招客戶喜歡,但這一次,客戶對他的喜歡已經修煉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在麥肯錫內部有一個公認張海鵬做得最好的項目,他跟該客戶的三四名最高層建立了極好的關系和互信,結果這家客戶成了張海鵬的長期客戶,每年都有多達三五個項目給他做。“即使在整個麥肯錫中國,這也是非常罕見的。”徐海說。張海鵬就此坐上了職場直升機,從2006年底任資深項目經理,到升為副董事合伙人、董事合伙人,只用了大概一年半。
  麥肯錫有個關于信任的公式:信任=可靠性×資質能力×親近程度/自我取向。張海鵬相較其他麥肯錫人最大的特點,是“更貼近客戶的實際”、“更理解生意人的心思”、能“設身處地地為客戶著想”、“沒有太多自我”。
1998年夏末,張海鵬來到Emory,翻開MBA企業案例開始研讀時,臉上忍不住要閃過一絲微笑:少年時讀過的二十四史在他腦子里翻騰而過,相較之下,企業案例不僅熟悉,而且“特別小兒科”。自己原以為高深的商科原來不過爾爾,分析起案例,他覺得自己比他那些平均工作過6年的MBA同學想得明白。
  他的這門本事始于1980年代。當時沒有電視電腦,缺少干擾,作為一個學業壓力比其他地方都輕的北京學生,張海鵬最大的樂趣是每晚吃完飯一抹嘴,開始看書。他一開始看古龍、金庸,后來看《三言二拍》之類的明清小說,再后來開始讀史。他看得慢,每天三五十頁,開始不過是看看歷史故事,但慢慢琢磨,似乎能從中看出世界運轉的道理。這讓他著迷。
   張海鵬老媽在當地頗有號召力,常幫鄰里解決紛爭,張聽著他老媽細述諸事原委、當事人的邏輯、各種解決方案的優劣,再回頭想想史書里眾人在朝堂上的種種討論,之后再翻起《資治通鑒》,“是戰是和,是用王二還是用李三,掩卷思量,洞若觀火。繼續看下去,按我的建議做的君王都兵強馬壯,沒按我建議做的,都垂淚對宮娥。”
   因為看魯迅說過,自己讀過100部英文小說后,就對小說的語言、寫法、結構了然于胸,張海鵬從高中開始,按照美國現代圖書館出過的一張最佳英文小說的書單,開始讀海明威、狄更斯、奧斯汀的英文長篇。接著讀周作人、曹聚仁、梁實秋等人的書評,從中獲得指導。他上學期間總共讀了70多本英文長篇,“功夫比魯迅下得狠”,因為后來發現,魯迅讀過的100部小說還包括短篇和中篇。
  不管是魯迅還是舅舅,說得對,張海鵬就會聽。
  十多年后,他離開北京去香港任職,書裝滿了44個大紙箱,堆進一間十幾平米的空房里,碼了3層。藏書總計5000來本,其中有2000來本古文書,500來本外國文藝書,現代社科文藝書加上 MBA教材有1000來本。
  在美國小說家雷蒙德·卡佛來看,寫作沒有才華不行,但“這個世界上才華有得是”。假如了解史蒂芬·金的成名之路,則會發現他的寫作歷程最初由一連串的退稿和屢敗屢戰組成。十七八歲時,張海鵬寫過一本手稿達300多頁的長篇小說;他每天記日記,中學時代記了8本;此后一直保持記錄的習慣,積攢了幾十個筆記本。
  到1999年的MBA暑假在醫療設備公司BD實習時,張海鵬下班后百無聊賴,前塵往事涌上心頭,開始寫一本描述醫學院生活的小說。他元氣充沛滔滔不絕,一個自然段能寫出兩頁紙長,很像他喜歡的亨利·米勒。把這本小說拆解開,其中大量部件是各種讀協和時的段子。他把寫了一半的小說拿給幾個朋友看。他的下鋪張煒,看了一夜后致電他說,恍如昨日重現;他的發小、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莊新宇把這本小說推薦給了出版人石濤。石濤做火過石康和一本叫《格調》的書,他打電話告訴張海鵬:寫完它。
  雖然年少時在寫作上花過許多精力,但張海鵬不承認起過當作家的雄心。他當時認為以后還是得“讀正經書、做正經事”,去奔父母們所說的前途—而前途是一條康莊大道,不是一扇窄門。但在忙得四腳朝天好不容易放假的 2000年末,他還是閉門寫完了那本小說的后半本,給自己起了個叫馮唐的筆名,放狠話要“用文字打敗時間”。
  在之后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時,常年處于睡不夠的狀態的十年間,他開會時攤開筆記本,左2/3記正經事,右1/3記各類趣事和靈光一閃;他在等飛機的間隙里寫構思,把年假攢起來寫長篇;他以三四周一篇雜文、兩三年一本小說的速度寫作,從沒間斷過。
  “如果你小時候會背兩首唐詩就說以后想當李白,那是有病。那些目標啊,太遙遠了,先享受你手上正在做的能享受的東西,假如你喜歡踢球,少想點兒,多踢點兒。”如今他已經以馮唐的筆名名動江湖,他總結自己的經驗說,“很可能你那點兒才氣就比普通人多一點,但是一點一點來嘛。比如在學校你踢得最好,就被選進市里了,市里最好就出國了,慢慢就成了嘛,過去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就是這個道理。”
于是,張海鵬收獲了馮唐。
  出版商路金波評論說,按銷量論,馮唐屬于第二梯隊,比不上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這類百萬銷量級別的作家,銷量也比慕容雪村稍差,“每本大概賣個五萬十萬”。但他的書長賣長銷,其中最多的再版過5次,最少的再版過2次。他最近幾年寫的專欄也即將集結出版。
  如今談到人生時,張海鵬,也就是馮唐,習慣拿做企業來打比方:比如一家公司是否要做一項新業務,無非看市場有多大、增長有多快、競爭對手強不強、這筆投入的風險自己能不能承受。“人生也差不多,關鍵決定就那些,”他回憶起往昔,覺得每個學習階段,班上都有一兩個比自己聰明百倍的人,但最終大多成績平平, “很多很多聰明人是大決定做得不好,想得太多了”,而自己則習慣“做事兒拎重點,做大決定”。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注冊會員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6 05:49 , Processed in 0.0435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