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簧發黑工藝
堿性化學氧化處理發黑,是將加工完畢的合格彈簧放入含有濃堿溶液中加熱處理,使彈簧表面獲得一層微薄的致密氧化膜,這種氧化膜有抗腐蝕作用。
彈簧在加熱的溶液中,由于堿對彈簧表面腐蝕,產生鐵離子(亞鐵化合物)在堿中加入氧化劑——亞硝酸鈉能使氧化過程得到改變而在彈簧表面上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四氧化三鐵)。這種氧化膜主要是有磁性氧化鐵組成,氧化膜的生成時間為30~60分鐘。若時間再延長,也不能提高氧化膜的厚度。
工藝過程:
去油、(去銅)、酸洗、清洗、氧化(或二次氧化)、清洗、熱水清洗、皂化、浸水膜裝置換油、入庫。
各道工序要求
一 去油
1.化學去油NaoH100~150克/升+Na2CO320-27克/升加熱至沸點滾桶內加入少量廢酸和鐵悄
2.用汽油或柴油洗洗油。
3.用噴砂或噴丸去除油及銹
4.淬火回火的彈簧可用滾桶去油及銹
二 去銅 用鉻酸250~300克/升+硫酸銨80~100克/升無銅時可省去此道工序
加水浸1~2分鐘,然后再在清水中清洗
三 酸洗 用30%工業鹽酸浸1~2分鐘去除油污及銹 酸洗時間不能太長
四 清洗 清洗后在弱堿槽內中和,防止酸帶入氧化槽中
五 氧化 氫氧化鈉650~700克/升+亞硝酸鈉100~150克/升加熱到140~144℃,保溫30~60分鐘 NaoH: NaNO2=5~8:1
六 清洗 氧化后在流動的清水中沖洗
七 熱水清洗 熱水90~100℃,清洗1~2分鐘
八 皂化 10~20%工業皂片或三乙油酸皂加熱50~60℃1~2分鐘 溫度不能太高
十 上油 浸MS-1水膜置換防銹油
十一 入 庫
發黑工藝操作規程
1.每天上班后開動電源將槽液加熱至沸點,扒去槽中的氧化鐵(沉淀物);
2.扒去沉淀物后加入0.5kg左右的黃血鹽(亞鐵氰化鉀);
3.按發黑工藝技術要求加入一定量亞硝酸鈉(符合5~8:1);
4.用溫度計測量發黑槽液濕度,確保槽液溫度140~144℃,若溫度過高要加水,并控制好加熱電源;
5.發黑前,彈簧必須經充分的酸洗和清洗,拉力彈簧必須垂直裝框,便于清洗;
6.發黑時必須嚴格執行工藝技術要求,液面的油渣要及時撈掉,槽液要及時補充;
7.發黑后彈簧須經高壓水度分噴洗,經沸水清洗,皂化溫度控制在50~60℃;
8.彈簧經瀝掉過量油后裝框、入庫。倒去彈簧的鐵框須經高壓水噴洗后再重復使用。
9.下班時,在氧化槽中加入一定量氫氧化鈉(符合5~8:1),關掉電源。清理、打掃工作場地,保持場地的整潔;
發黑工藝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10.氧化工件如發現有黃色掛霜現象,說明槽液溫度過高,水份太少。
11.氧化工件不黑,呈灰色,是槽液溫度過低或缺亞硝酸鈉。
12.氧化槽的沸點在140℃以下則要加氫氧化鈉。
13.皂化槽要經常補充皂片或三乙油酸皂以保持一定的濃度。
14.含硅鋼材的氧化膜允許呈棕色或棕黑色;
15.工件發黑質量自檢時,應在彈簧上油工序前進行,2%硫酸銅溶液浸泡法30秒后不析出銅為合格。
3%硫酸銅點滴試驗。在工件上點滴上硫酸銅或2%硫酸銅浸蝕試驗,將工件完全浸設入此硫酸銅溶液,在30秒鐘后肉眼觀察氧化膜不變色為合格。點滴試驗和浸蝕試驗都在工件未上油前進行,成品抽驗時應先用酒清清除油污。發黑氧化后的工件在正常保管下一年內不生銹。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6 03:27 , Processed in 0.04301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